今年56岁的吉林省村民于海波有一个三口之家,2014年他的家庭收入接近20万元人民币。
“虽然村里像我们家收入这么高的还不多,但是七八成村民年收入都有一万多。”谈起自己的收入,于海波的语气微微透着自豪。
来自吉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吉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在黑龙江,2014年的这一数字为11282元人民币,增长13%。
两省农民收入和增幅均高于当年中国平均值——10489元人民币和9.2%。
中国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综合处副处长郎利锋介绍说,近几年粮食产量平稳,且价格稳中看涨,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2014年,黑龙江粮食再获大丰收,预计总产1352亿斤,继续在中国各省份中位列第一,其粮食增量占中国当年粮食增产总量近50%。
而在上述省份开展的新型城镇化,给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三次产业联动带来了新契机,这也是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郎利锋说:“2014年吉林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610元人民币(约为100美元),增量最大。城镇化一方面带来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一方面创造了更多就地务工的机会。”
依托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的产业建设,在位于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的恒成号村,“只要拿锹不睡着,就能在工地赚钱”。
村委书记吕秀山对记者说,目前村里在食品区建筑工地打工的有五六百人,占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仅打工这一项,一年人均增收就有三、四千元人民币。
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是2008年两国总理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以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则结合实际产业基础发展工业、商贸、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打造庄园经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促进农民增收。
在中国很多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专家认为,这对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