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文化部发布18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春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这其中有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如土家族摆手迎新年、苗族山歌会、藏族羌姆表演等。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还将依托当地非遗特色街区、社区,组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如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的2015春节非遗展演,四川成都的“年味·最成都记忆——非遗·民俗·民乐尽在文殊坊”活动等。
在闽南(漳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月初一开始组织多种祭祀娱神活动,如浦南古傩“弄大尪”、平和三平寺朝拜祖师、正月初九家家户户敬天公、正月十一人们吃“十一福”分“福肉”、正月十五举行祭祀游艺活动等。
在青海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间年俗活动主要有吃“古突”(九粥)、拜年、新娘回家、跳“拉什则”舞、参加佛事活动等。从正月初七开始,热贡各大寺院都要举行跳法舞(藏语称羌姆)表演。吾屯上寺和下寺、郭麻日寺、年都乎寺、隆务寺还将分别举行晒大佛活动。
在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组织、有规模的活动有30多个,包括过民俗年——土家年和苗年、游春踏青、元宵节干火烧龙等。
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晋中“闹社火”集中在元宵节前后,表演的大部分内容是国家级、省级非遗产项目,如清徐县彩门楼、背铁棍、风火流星、太原锣鼓、皮影戏、东于架火迎鼓习俗等。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说,自2007年至今,我国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些保护区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民族特色,其境内的非遗资源集中而丰富。本次春节文化活动,我们聚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我们的家乡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实实在在的人、物和鲜活的生活,集中向社会宣传展示我国不同文化形态下异彩纷呈的春节文化活动,为公众了解丰富的年俗文化提供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