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全面解析“马铃薯主粮化”利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5  来源:新农村商网  浏览次数:85128
内容摘要:  近日,有媒体就社会关注的马铃薯主粮化采访长期关注粮食安全的学者认为:这标志着,我国的粮食储备肯定出现问题了。只是中央

  近日,有媒体就社会关注的“马铃薯主粮化”采访“长期关注粮食安全的学者”认为:“这标志着,我国的粮食储备肯定出现问题了。只是中央不明说,将问题捂住。”

  如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理应得到第一时间的解读澄清。本报记者今天采访了农业部马铃薯主粮化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请他就粮食“十一连增”之后、为何还要“马铃薯主粮化”作出理性分析和判断。

  马铃薯主粮化的好处数不清

  科技日报:粮食安全既维系“国计”大事,又牵连“民生”细节,是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作为知名农业科技专家,您对“粮食储备出现问题”,尤其是“将问题捂住”等说法,有什么样的基本判断?

  戴小枫:马铃薯主粮化肯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但它本身还真和粮食储备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粮食储备涉及另一议题,这里不作专门讨论了。

  至于“将问题捂住”,更属子虚乌有。事实恰恰相反,马铃薯主粮化正是直面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战略举措。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改善国民身体素质、优化生态环境,都有显着积极作用。可以说,马铃薯主粮化的好处,数都数不清。

  中国人为何“不把土豆当干粮”?

  科技日报:马铃薯这么好,在中华饮食文化圈之外的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主粮;唯独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拿它“不当干粮”,这是为什么?

  戴小枫:马铃薯是外来物种,400多年前从中美洲传入之后,中国人就一直“不把土豆当干粮”。我们分析,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的主食“四大件”——北方人习惯吃的馒头、面条,南方人习惯吃的米饭、米线,都需二次加工成型,而马铃薯粉由于不含面筋蛋白,就不像小麦粉那样可以轻易做成馒头、面条,更不像稻米那样可以做成米饭、米线,顶多做成粉条当副食吃。而在西方,土豆泥、薯片甚至是未经加工的土豆块直接蒸煮熟,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主食。

  市场倒逼马铃薯主粮化

  科技日报:中国人把土豆当菜吃,一吃就是几百年;现在粮食“十一连增”了,反而提出马铃薯主粮化,这恐怕是社会上有人对此产生疑虑的主要原因。

  戴小枫:其实前些年已有专家提出“小土豆大产业”,建议主粮化,但只是零星的建议。而马铃薯主粮化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举措提出,是市场倒逼出来的。

  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中国人的饭碗是端在自己手里的”这一基本判断没有错。但与粮食连年丰产同时,粮食进口量也连年递增。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首次提出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再次确认这一目标。但事实上,到2014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87%。

  不过,目前业界对于95%红线争议较大。一方面,因为粮食统计口径中,除了稻米、小麦、玉米三大口粮之外,还包括进口最大宗的大豆,如果把大豆拿出来单算,应该说进口的口粮数量并不大,口粮基本自给的要求和现实状况是吻合的。另一方面,粮食自给率下降,是居民消费升级、参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专家普遍认为,95%红线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内涵与10年、20年前不完全一样了。所以,保证粮食、尤其是口粮的较高自给率是底线;未来要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减轻环境与资源压力,适度进口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甚至口粮,将不可避免。

  伴随粮食进口量连年递增的,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最近三年马铃薯的进口量连年增高。这逼迫有关决策层警觉:“连土豆都要进口吗?”同时催人思考,由此探索出可能的解决之道。

  中国人缺什么它就有什么

  科技日报:中国话的语境中,“饮食”常和“风俗”相联,构成“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而饮食中的主食,更显其顽固性。那么,用什么来说服国人“把土豆当干粮”呢?

  戴小枫:所谓主食或主粮,有一个简单认定法——吃饭时端在手里、拿在手里吃的叫主粮,盛在盘子里放在餐桌中间的叫副食。按国际通行说法,主粮有“四大”:大面积、大规模种植,有足够大的产量,能够在比较大区域内长时间储存,具营养价值而被大部分人喜欢吃。

  用此标准衡量,马铃薯的表现没有一项不优秀。

  目前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数约8000万亩,虽跟玉米的5.5亿亩、水稻的4.5亿亩和小麦的3.4亿亩不在一个量级,比大豆的1亿亩也有差距,但肯定算是大规模种植。

  按目前国内平均亩产一吨计算,全国马铃薯产量大数在8000万吨左右,折合马铃薯全粉约1600万吨,相当于全国夏粮总量的1/6。而世界平均亩产水平为1.2吨,发达国家则将近3吨,最高可达8吨。这跟我们不好好种它、不用好地种它、不选用高淀粉含量品种(因为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产量潜力极大。

  主粮至少要能做到周年存放,而耐存正是马铃薯的强项。马铃薯经脱水干燥后磨成粉,称为马铃薯全粉,一般能存七八年,远远超过米、面和玉米。收购商愿意收,易存放,损耗小,好赚钱,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优势。

  至于营养价值,可以说不起眼的小土豆“浑身都是宝”:跟现有三大主粮比,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所以热量低,总糖量也低,特别适合于“三高”人群;但膳食纤维含量高,特别适合于“十男九痔”的国人;同时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尤其是中国人容易缺乏的钙、硒、铁、锌等,“中国人缺什么它就有什么”。

  所以,马铃薯主粮化将带来中国人的“膳食革命”,把土豆当主粮吃,可以强健中华民族。

  马铃薯主粮化具有全局性意义

  科技日报:吃土豆有这么多好处,慢慢把它当成主食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说马铃薯主粮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举措呢?

  戴小枫:在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重压之下,相关决策层思考:我们的农业是不是可持续的?

  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占总量的30%强,农业用水则占近70%,而且其中有效用水仅占1/3。以现有三大主粮为例,水稻、小麦、玉米都是高耗水作物,其中,小麦一季生理需水100方,玉米为120-140方。把这一基数乘以它们的种植面积,得出天文数字的耗水量,还不考虑其2/3的浪费。

  特别是在华北“漏斗区”,约5500多万亩的粮食主产区,为了浇地上的庄稼,地下水采到几百米深,形成地下“漏斗”,导致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水“三水”失衡,不能循环。

  而土豆恰恰是耐旱、耐低温、耐盐碱同时生长期短并高产的作物。土豆另一个强势优点省工,在当今中国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用工难”问题普遍而突出,“什么省事就种什么、怎么省事就怎么种”是从南到北无可避免的通病。

  土豆宜作的第二块区域是著名的“胡焕庸线”,即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的一条基本直线,气象学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普通农作物的有效积温也不够,有大片潜在农田都没动用。

  还有第三块南方冬闲田,大概有2.7亿亩,其中能够用于种马铃薯的至少有1.7亿亩。

  这三大块,加上现有8000万亩,全国新增2亿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是有把握的。这2亿亩,不与其他三大粮食作物争地、争水、争人工、争肥、争药,按亩产平均两吨计算,一年收获4亿吨专用马铃薯,折合全粉800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夏粮,这是了不起的贡献——既缓解了粮食安全压力,又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说它具有全局性意义,毫不为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全面解析“马铃薯主粮化”利弊”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205/334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