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打造循环农业
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农科院首席专家、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自文介绍,秸秆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成,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畜牧业使用的饲料、种植业使用肥料、基料以及用来造纸、燃料等方面。
“60%还田,30%用作饲料,10%用作基料。”杨自文认为,秸秆最好的综合利用出路是作为引线,搭建起一个农业循环经济链条,这不仅能解决秸秆燃烧的污染问题,甚至有助于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食品质量及安全保障。
“秸秆被用来生产生物饲料、食用菌以及秸秆和粪水生产有机肥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首选。”杨自文说,如果秸秆被用作基料,它可以用来生产金针菇、木耳等食用菌类,食用菌的残渣又可以被利用作为猪饲料来养猪,这样的猪排出的粪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用来种植有机农作物,供人食用,产生的秸秆再进入新的循环中。
杨自文说,秸秆作为基料的使用已经比较常见,目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棉籽壳(一种秸秆)目前售价达每吨3000元以上,超过了玉米的售价,但秸秆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总的市场需求用量很小,目前生物科技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将秸秆转化成饲料粮。
据他介绍,理想的秸秆利用链条模式是:秸秆—食用菌(也可跳过此环节)—发酵饲料—有机肥—农作物(产生秸秆),这个循环中,每一个环节都能为下一个环节提供原料,并帮助下游产品实现增值。
通过这样的一条农业经济循环链条,可以有效降低化肥使用,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可以令粮食、农产品增产增值,产生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下游畜牧业产生的食品质量也将得到提高,也就大量生产人们提倡的“有机食品”。
杨自文说,这当中的关键技术节点,在于通过微生物技术,将秸秆中的纤维素转化生成腐殖酸、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活性多肽等多种营养成分和抗病杀虫除草微生物、钝化重金属微生物、水质净化和除臭微生物等等功能性物质。
“这就类似于通过建一个微生物加工工厂,帮猪、鸡、鱼、牛、羊搭建一个‘消化秸秆的胃’。”杨自文说,这个环节预计成本为每转化10万吨(秸秆)需1.5亿元,难以单独支撑,所以需要在同一区域内合理布局种植业、养殖业和微生物循环业的产业规模,达到种养和有机废弃物利用的平衡。
他建议地方政府落实规划布局,招商引资,出台扶持政策,推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实施、院校参与的种植、养殖和转化利用模式的实践,并在发展初期可探讨补贴减税、专项后补助等政策支持。
龙虾、蚯蚓养殖解决秸秆问题
“我们都在想办法,如何让秸秆有出路,但也要想办法,让秸秆的产生量下降。”湖北省人大代表、监利县县长黄镇说,据他调研的情况,不少农村正在推广“虾稻共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
黄镇解释,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比普通鱼更高,严禁滥用农药和化肥。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
“水稻收割之后,剩在地里的秸秆,靠小龙虾啃光,自然还田。“这样一来,靠自然循环的生物链方式解决秸秆问题,又不增加农民负担。
湖北省人大代表、福娃集团董事长谢松柏说,未来秸秆养殖蚯蚓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条。
谢松柏说,秸秆不用粉碎,也不管干湿或发不发霉,只要将秸秆堆好后洒上水,即可放入用以处理秸秆的蚯蚓的种苗,产生的蚯蚓粪便可作为农田生产“绿色食品“,种植花卉等,这种处理不需建厂房,不用购置设备,不必占用大量的土地凉晒秸秆,只要在家庭庭院、村边地头或树盘底下寻一块闲散场地堆放秸秆,此项工作即可进行。
秸秆利用已取得一定成效
“棉秆可以用于生物质发电,稻草可以用于编草绳,花生秆可以变成饲料、养牛养猪。”湖北省人大代表、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现实中,沙洋县正在尝试利用秸秆打造循环产业。
目前,沙洋已经利用高粱、花生秸秆大力发展养牛,目前养牛已超10万头,其中一些农户超过1000头,不但消耗了大量秸秆,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养牛带来的粪便又可以发展食用菌,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沙洋目前正在全力打造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这就需要大量草绳,随着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必定带动秸秆利用、草绳编织的发展。他们还改造该县部门锅炉,推广使用生物质燃烧棒。
沙洋还在对外招商,发展秸秆气化发电项目,一旦投产,每年就能消耗80万吨秸秆,电厂所产生的灰渣将生成肥料返还农民、焦油用于精细化工原料、内燃机产生的废气作为余热发电,秸秆可被榨干吃尽。
湖北省人大代表、荆门市东宝区区长孔智勇建议利用禁烧,推动产业发展,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动秸秆利用原料化,鼓励大力发展秸秆板材,提高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
“在秸秆利用上,东宝已经走在前列。”孔智勇说,目前投资3亿元的凯利禾香板项目已经开工,今年4月将投产,届时一期就能消耗秸秆近2万吨,产值就达3亿元左右。孔智勇说,利用秸秆作为原材料的板材家具有无甲醇等优点,目前受到市场欢迎,未来将给家具家装行业带来较大改变。按照测算,企业利用秸秆发展板材项目利润可观。此外,东宝还有两家利用秸秆作为原料的蛋白饲料厂。
孔智勇说,在回收利用上政府也要起到引导作用,为企业提高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支持企业的收储体系建设,“按照测算,一个收储中心职能覆盖8公里,因此东宝秸秆收储体系需要投资160万元,我们准备给予补贴,支持企业发展。”
给农民、企业打通秸秆赚钱通道
“立法是标,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是本。”在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银行荆州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杨涛看来,全面治理秸秆焚烧,最重要的是要为农民打开一条通道。
以往,秸秆可以用来烧火做饭,但是现在农村每家每户实际在家里的人口也没多少,做饭早已用更为先进的方式替代,秸秆确实无处可用。
对于农民来说,禁止焚烧后,秸秆必须有地方可去,否则堆放起来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交通。农民也希望大量的秸秆能有人免费回收,如果还能卖到钱就更好了,“如果要农民辛苦将秸秆处理,而卖的钱超过了收集秸秆所付出的劳动,这笔账很好算,农民肯定不干。”杨涛认为,需要企业和工厂专门设立部门做回收这件事。
“秸秆综合利用可形成产业链,需要龙头企业带头,农民积极参与,探索企业+经纪人+农户的秸秆收贮运体系建设,提高秸秆收贮能力。适时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领域,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杨涛认为,只有解决了后续问题,法律才能更好地在基层得到落实。
“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较差。”湖北省政协委员、宜昌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建平认为这是推动综合利用的主要阻力之一。而秸秆禁烧后,综合利用的程度又决定了推行力度,因此,应在综合利用上动脑筋。
李建平说,他了解到,荆州、荆门等地区的试点存在着禁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执法有一定难度,而秸秆还田利用增加了农民的直接生产成本,企业收集利用的环节多、成本较高,需要在还田作业补贴和企业的用地、用电和项目投入等方面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支持。
“大部分秸秆利用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限制了企业以较高成本收购秸秆,秸秆收集收购难。如今产业都讲高科技,秸秆综合利用是否也可从科技创新入手,如研究如何加快转化应用等。”李建平认为,盘活“秸秆经济”方能破解回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