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推进农民市民化应避免绝对化思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29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2599
内容摘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获得工作并最终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获得工作并最终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而成为城市市民的过程。但把2亿多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实现身份的转换,并非易事。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城乡各项体制机制同步改革。但是,体制改革需要有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有一种观点认为,把2亿多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会导致城市尤其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东部沿海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财力不堪重负。这种观点认为,接纳一个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需要承担较高的额外公共支出。如果要实现“三个一亿人”的目标,政府负担的财政支出将非常巨大。这种观点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变成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其实,这种测算方法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单向性和简单化。农民工不仅是社会保障支出的享受者,同时也是城市收入的创造者。只考虑农民工市民化增加政府多少负担,而不考虑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价值和税收,是非常片面的。而且,这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放开城市户口限制,就会出现潮涌现象,让城市户籍人口一时间猛增,带来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问题。其实,大多数农民工在城里待了多年,已经是城里人了,只是户口在农村而已,转为城市户口不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另一方面,即使符合城市入户条件,也不是所有农民工都愿意在其所工作的城市落户,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打算将来回到离自己的家乡不远的城市或县城,甚至回到农村工作和生活。因此,计算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支出时,把一个人的福利和社保支出乘以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总数得到一个总福利支出,于是得出一个天文数字,这种思维方式显然过于简单片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进城之后工作可能不稳定,有可能因失业而无收入来源,因此农民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不能让其自由转让,万一在城里待不下,还可以回到农村有个住处,有承包地可以维持生计;如果把承包地转让了,就会出现城里待不下,农村回不去的局面,造成社会问题。其实,这个考虑是不必要的。大多数在城里落户的农民工是有较强生存能力的,即使其中有少数农民工因老病残等个人原因,失去劳动能力,也应由城市社保体系来为他们基本生活兜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要求。有了这个文件以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就有章可循了。

总之,用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将不利于城乡体制改革进程。比如,如果向农民工放开城市户口限制,立即就会想到农民工将会潮涌般在城里落户,导致城市财政支出压力急剧增加;如果准许城市居民下乡投资农业,马上就会想到城里人会一窝蜂地下乡购地买房,导致农地非农化和农村两极分化;如果放开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转让的限制,即刻就会想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会遭到破坏。这些绝对化思维使得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各项体制改革谨小慎微,迈不开大步。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应该鼓励各地大胆地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途径和方法,总结经验,然后向其他地区推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蒋桂华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推进农民市民化应避免绝对化思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129/332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