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姜价格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姜你军”和“伤不起”的场景轮番上演,让广大姜农、经营业户和消费者吃尽了苦头。如何打破这种大起大落的“魔咒”,引导生产经营者更好地规避风险,成为各级亟待破解的难题。
日前,“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正式上线运行,搭建了生姜市场信息和行业动态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指数已被商务部纳入全国指数体系,成为引导生产、消费、流通的“风向标”。
生姜价格太“任性”
目前,大姜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据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达537万亩,年产量1881万吨。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约188万亩,年产量约658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生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行情波动频繁,价格大起大落。“生姜市场行情就像七月的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阴。虽然今年价格不错,谁知道明年咋样?我感觉种姜就像摸彩票,靠碰运气。”李雪梅是安丘市凌河镇的姜农,虽然种了十几年姜,但是谈到价格仍显得很无奈。
李雪梅的迷茫代表了多数姜农的心态。其实“任性”的生姜价格不仅影响了种植业户及生产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难度。没有参照物的生姜市场,好比一艘没有导航的轮船行驶在茫茫大海上,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方都迫切想建立一个具有全面性、权威性的生姜价格指数,为广大生姜种植户、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规范市场管理、有效配置市场资源、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
指数如何出炉的
全国、全省生产大姜的地方很多,为什么生姜价格指数最终花落昌邑?一组数字给出了答案。
昌邑市生姜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约132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和7%,占全省总量的12%和20%。2014年,全国生姜交易量约1505万吨,山东省生姜交易量约526万吨。其中,昌邑市2014年生姜交易量约400万吨,占全国交易量的27%,占全省交易量的76%,交易额达320亿元。从中不难看出,昌邑市尽管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是很大,但交易量在全国及全省的比重较高,是国内重要的生姜交易集散地。
我市商务部门主导了生姜价格指数的出炉。市商务局把推动生姜指数发布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联合昌邑市政府成立了工作推进小组,组织生姜指数的调研并编制可行性报告,向商务部和省商务厅进行了汇报,争取并纳入了省商务厅2014年重点创新性工作。昌邑市高度重视,多次邀请浙江工商大学统计指数研究中心的专家到现场对指数的信息采集、技术研发、编制和发布给予指导,确保了指数的合理性。
为了保证生姜价格指数全面、准确、可靠,科研人员汇集了2008年至2013年的交易记录,并将数据输入到研发的指数软件中进行了检验。经计算验证得出的指数运行曲线,客观反映了生姜产品近五年来批发价格变化的规律。2014年7月,生姜价格指数进行了试运行,随后对网站的模块进行了调整,内容进行了丰富,取得了预期效果。2014年12月29日,“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运行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标志着该指数正式上线运行,成为潍坊市继“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后又一全国性指数。
实现多方共赢
记者登录“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网站看到,以绿色为基调的网页中包括价格指数、指数点评、市场信息、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9个模块。网站首页中间位置公布着生姜日价格指数、周价格指数、月价格指数和经营效益,在页面最右侧,则是每周的指数点评。在价格行情模块中,公布着当日全国各地生姜价格行情。据了解,目前网站电子商务功能正在开发中,预计2015年4月份将正式投入使用。
如何保证价格指数长期稳定运行?记者了解到,相关单位建立了价格指数管理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价格指数的正常发布;同时完善价格指数运行管理团队,不断强化人员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团队整体技能,确保网站正常运转;进一步推广电子结算业务,扩大价格指数信息自动采集范围,提高价格指数的准确性;重视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及时了解客户对网站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缺点,确保能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服务。
“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把价格变化的趋势以图形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并及时对外公布,为广大相关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对生姜价格的波动有一定的平抑作用,进而发挥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作用。同时,生姜价格的走势也为政府了解生姜价格波动原因提供参考信息,便于及时出台调控措施,有助于规避“姜你军”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