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却忽略农“味”不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4  来源:中国农业网  浏览次数:81205
内容摘要:  休闲农业发展要在新、特、奇、优方面下功夫,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因地制宜优先

  休闲农业发展要在新、特、奇、优方面下功夫,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

  我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180万家,营业收入2700亿元,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来自10月11日农业部召开的全国休闲农业会议透露出,让人开胃、清肺、好玩、养眼、增趣的休闲农业正进入黄金期。

  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3.7%,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27000元,为休闲农业消费提供了支撑。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将激活市民农业休闲、农事体验等需求,成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说,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经营形式简单雷同,同质同构现象明显;二是有些地方经营主体行为不够规范,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项目农“味”不足,个别项目还存在老板“圈地”建房、侵害农民利益问题;三是一些农户投身休闲农业后,布局分散零碎,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跟进不够。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休闲农业发展要在新、特、奇、优方面下功夫,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注重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作为整体进行开发,强化农事景观、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

  休闲农业发展的第二关,是正确处理农民和老板的关系。宗锦耀说,要拓宽社会参与、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人才、资金、管理、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既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决不能让“农家乐”变成单纯的“老板乐”。

  “全省休闲农业农民主体经营比重超过80%。去年全省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12.5万人,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省农民平均收入多50%。”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说,浙江有些休闲农庄虽以工商资本为主,但地方政府将对业主相关政策扶持与业主雇佣当地农民有机结合,对周边农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上规模,就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这些设施或多或少都会占用一些土地。这成为很多地方发展休闲农业要过的第三道关。

  “要处理好设施完善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尽量少占用或者不占用耕地。”宗锦耀认为,休闲农业在发展模式选择上,不要贪大,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如利用农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等。在发展空间上,要引导休闲农业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上开发。在土地使用上,要在节约、集约方面下功夫,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力求既促进产业发展,又节约土地。此外,如果乡村环境受到破坏,休闲农业将失去吸引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却忽略农“味”不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104/330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