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技员:抓粮食,出路在科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30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243
内容摘要:  这几天,安徽省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李霞红带着编印好的越冬农作物田间管理宣传资料,三天两头往乡下跑。  时下,正

  这几天,安徽省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李霞红带着编印好的越冬农作物田间管理宣传资料,三天两头往乡下跑。

  时下,正值冬季田间管理关键期,天长市158名市、镇农技人员,跑田头、踏田埂,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和种植大户科技种田夺高产。

  12月8日一大清早,李霞红来到铜城镇铜北村,一边翻看油菜秧,一边和村民们交流:“看,这些油菜虽然乍一看挺健康,其实根部已开始泛黄了,这是枯萎的前兆。”

  “那咋办呢?”种植大户刘正勇一脸焦急。“赶紧追肥,这是减少损失的最好办法。另外一定要及时疏通排水沟系,保持秧苗田排水通畅,务必注意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旁的村民们连连点头,有的还掏出小本子一字一句地认真记录。

  几块油菜田跑下来,已快到了中午,李霞红一边赶紧向农户分发冬季作物田间管理宣传资料,一边婉言谢绝农户们的邀请:“我还得去下一个村瞧瞧。有啥问题请电话联系,24小时开机,有需要会带人再来的。”

  一路马不停蹄来到位于永丰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桥湾社区,李霞红直奔华福昌的家庭农场。

  农场主华福昌是皖东地区有名的种粮大户,他流转的2100多亩土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市、镇农技专家的及时指导和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农场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2014年粳稻平均亩产1398斤、杂交稻亩产则高达1456斤,家里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麦越冬肥施得咋样?量够不够?”李霞红见面就问。华福昌连忙应声:“趁着前几天阴雨湿润,连着追了3天肥。”“一定得把握好肥料的配比和施肥量,防止过量烧苗啊。”说着他们来到了农场的“试验田”。看到试验田里一株株冬小麦已长成两寸多高,青翠喜人,李霞红会心地笑着说:“看来新办法比‘老套路’管用,这些小麦抗低温能力要比老方法种植强得多哩!”

  原来,为赢得市场,种田大户们通常都种口感好、价格高的优质粳稻;但粳稻生长周期长,影响了小麦的播种期和产量,进而严重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大户生产效益。为解决这一难题,李霞红去年带领市农科中心的专家们对种植技术进行创新,采取了在粳稻田里套种小麦的方法,并在华福昌的家庭农场率先尝试。“试验成功了,下一季就可以向全市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广了!”李霞红欣慰地表示。“看这长势,来年小麦亩产1100斤是铁炮轰不动的啊!”华福昌十分感激地说。

  据了解,今年夏收夏种关键时节,天长市组织120多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科技种植、农机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由农民“点菜”、科技人员照单“配菜”,向农民开展“菜单式”服务,在“田间课堂”现场解答疑难、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为今年全市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技员:抓粮食,出路在科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30/330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