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因地制宜 让农民刨到“金橛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2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388
内容摘要:  近日,在宁城县惊喜地发现,该县特色种植业如雨后春笋,新奇特作物遍地飘香,农民欣喜若狂。玫瑰红火龙果、塞外宝牌芦笋酒、

  近日,在宁城县惊喜地发现,该县特色种植业如雨后春笋,新奇特作物遍地飘香,农民欣喜若狂。“玫瑰红”火龙果、“塞外宝”牌芦笋酒、芦笋面、芦笋茶系列产品等等,均在国内外市场炙手可热,销售价格不菲。今年,“玫瑰红”火龙果产量达19万斤,实现效益350万元;“塞外宝”牌芦笋系列产品因具有防治多种癌症,降血脂、血压、胆固醇等作用,市场需求量很大,亩纯收入四五千元,亩收入不足千元的玉米种植与之相形见绌,农民群众戏称特色种植是刨到“金橛子”上了。

  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是加快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的最佳途径。多年来,我市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之本,并取得可喜成就。2012年,我市粮食产量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实现总产100.02亿斤,增产量占自治区总产量的19.8%,增产量占自治区总增量的47.3%,一举跻身全国27个超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书写了我市粮食生产新篇章。然而,毋庸讳言,传统农业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农民加快增收致富步伐需要,已是不争的事实。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只有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才能真正加快农业发展,才能满足农民增收致富需要,才能让农民刨到价值连城的“金橛子”。否则,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看市场行情,不管农民增收致富需求,年复一年种植玉米谷子红高粱,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正所谓:鸟靠树,鱼靠河,庄稼把式靠特色。

  由此看来,发展特色农业,让农民刨到“金橛子”上,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我市特色种植业犹如星星之火,燎原在广袤的赤峰大地,为农民增收不断增添着砝码。凡有特色种植的地方,农民增收幅度就立竿见影地加大,致富步伐就明显加快。譬如,喀旗牛家营子镇中药材种植,一亩中药材能顶三亩地大田收入,亩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喀旗马鞍山村山葡萄种植使昔日荒山野岭变成“金不换”,农民收入成倍增加等等,就是典型实例。这些实例充分说明,千算万算,不如特色合算。诚然,让农民刨到“金橛子”,必须解放思想,放开胆量,摒弃种地打粮是本分传统观念,敢想“外国溜”,敢土里刨金;让农民刨到“金橛子”,必须抱着科学态度,认真调查市场需求和本地适应条件,不盲目引进外地作物品种,不一窝蜂和随大溜儿,既要人无我有,又要因地制宜;让农民刨到“金橛子”,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如给农民找座诸如经济合作组织等坚实靠山,尽早结束土地经营上的单打独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使用等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因地制宜 让农民刨到“金橛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22/329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