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小麦、玉米生产新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6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2172
内容摘要:  近几年,在小麦、玉米生产中陆续推广了一些新技术,如 一防双减技术、 一喷三防技术、 一增四改技术,现介绍如下。  1.玉米

  近几年,在小麦、玉米生产中陆续推广了一些新技术,如 “一防双减”技术、 “一喷三防”技术、 “一增四改”技术,现介绍如下。

  1.玉米“一防双减”技术

  “一防双减”技术是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归纳总结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其含义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确保玉米增产增收。玉米后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叶螨和玉米穗蚜等,玉米后期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青枯病等。

  玉米后期是各种病虫害的多发季节,但防治难度较大。控制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大喇叭口期是施药的关键时期,667平方米可用杀虫剂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或1.8%的阿维菌素乳油10毫升,或5%甲维盐乳油10毫升等。杀菌剂用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50%三唑酮乳油50克等进行防治。

  2.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根据不同小麦产区受各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别提法不同,重点区别在于喷药时期和防治对象的不同。一种说法: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另一种说法:小麦“…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效果,增加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条(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混发时期,兼有干热风,可选用杀蚜虫的药剂加防治病害的药剂加抗干热风的增产剂,即每667平方米(1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 30克,50%三唑酮乳油50克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0千克进行全田均匀喷雾。

  3.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核心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配套技术包括适当晚收、种子包衣、秸秆还田、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灾情应对等技术。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一增四改”技术核心中的核心。确定合理的密度要综合考虑栽培条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耐密性,要和品种特性相配套,其次是要和产量指标相适应,与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相配套。一般大田的密度紧凑型品种为每667平方米4200-4800株。

  改种耐密型品种是落实“一增四改”技术的基础,目前种植面积较大或推广前景较好的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聊玉20、莘州158、登海605、农华101、鲁单818等品种。

  改套种为直播是落实“一增四改”技术的有效手段。主要技术措施:①及时播种。最佳播种时间山东省为6月5日~l5日。⑦足墒播种。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可视降水情况借墒或播后及时浇水。③适量播种。单粒播种用种量一般在667平方米1.5—2千克,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④行距与播深。一般大田等行距为60厘米左右。采用大小行时,大行距为70- 80厘米、小行距为30- 40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是落实“-一增四改”技术的物质保障。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按每生产100千克子粒施用纯氮2.5-3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氧化钾3千克计算需肥量。在肥料运筹上,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完。氮肥分期施用,巧施种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

  改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适应“一增四改”技术的需求。降低小麦留茬高度,为玉米机播提供条件。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摘穗干净,秸秆粉碎长度小于5厘米。农机农艺相互配合,努力探索机械中耕、施肥、喷药等新的农艺方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麦、玉米生产新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16/329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