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生财有道 » 正文

可口可乐都卖牛奶了就是这么任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6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2808
内容摘要:  初闻可口可乐要卖牛奶,觉得怪怪的,可想到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能卖鞋卖袜子,可口可乐为什么不能卖奶呢!不过,可口可乐一反卖

  初闻可口可乐要卖牛奶,觉得怪怪的,可想到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能卖鞋卖袜子,可口可乐为什么不能卖奶呢!不过,可口可乐一反卖碳酸饮料时的常态,把奶价定得比一般的奶贵两倍,走起高大上的路线,问题就来了:可口可乐你这么任性,美国人民接受吗?

  尽管可口可乐中国区有关负责人日前向媒体表示,可口可乐目前尚无在中国市场卖奶的计划,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可口可乐奶进来(分析人士认为可口可乐最终会把中国当作其奶产品的最大市场),其价格还要更贵,令那些连国内市场的奶都喝不起的人更加是望奶兴叹了。

  普通民众“望奶兴叹”,这确实是国内市场的现实。事实上,比起可口可乐,国内市场的奶在价格上的表现,还要任性。数据显示,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07年的2元多/千克,上升到如今的4元左右/千克。尽管今年以来生鲜奶价格持续走低,但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左右,居全球第4位。生鲜奶加工成成品奶,再经过贮运、分销等环节,最后到消费者手里,价格基本就超过10元/千克了。而在美国,同样品质的成品奶终端售价只有不到1美元/千克,折合人民币也就是5~6元/千克的样子。

  可口可乐是不是看到中国奶市场有如此大的差价空间而动了产奶之心,这很难说,不过这种差价对进口奶是非常有利的,这一点确切无疑。国外乳企能看到的对他们而言的“利”,恰是国内市场“不利”的反映——首先,国内奶牛养殖成本太高: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一些国内大型乳企所用苜蓿90%为进口;乳企一般都没有自己的配备用地,建设牧场用地基本都是购买或租用农民土地;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目前国内牧场人均养殖20~30头奶牛,而国外人均养殖水平都超过100头。正是由于养殖成本太高,一些乳企宁愿舍近求远,从国外进口原料奶粉。新西兰原料奶料到岸价约2.2万元/吨,而本土收购价却要3万多元/吨。前不久,中国与澳大利亚完成自贸协定谈判,未来签定具体协议生效后,澳大利亚对中国奶制品将实施零关税,届时进口原料奶成本会更低。

  原料奶价格虽然偏高,但还占不到成品奶价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环节的成本还要更高。乳企普遍反映,过多过频的检测是中间环节成本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以伊利集团为例,2012年以来,从生鲜乳到成品出厂,需要完成的各项检验检测指标累计达899项。检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由过去的1%左右提升至近10%。目前每吨牛奶检测费用已是2008年时的4~5倍,而乳业发达国家的检测费用则只有我国的1/10左右。加工完了之后进入流通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的加价最厉害。比如某款国产奶粉批发价是130元,进入超市后标价218元,提价幅度高达67%。这么高的提价其实都是商场超市等凭借其销售终端优势向供货商索取各种费用的结果。什么节庆费、店庆费、修缮费、广告费、配送费、合同续签费,加起来有十几种,甚至商超工作人员的服装费、胸牌费也要算在其中。最后,还要加上商超返点和销售人员提成。就这样,经过层层揩油,乳制品最终市场售价被推至普通消费者“望奶兴叹”的高度。

  账这么一算,就清楚地知道中国本土奶远比洋奶任性。这种任性当然不是好事,需要好好管管。在乳业发达国家,从原料奶到市场销售的成品,加价幅度一般在40%左右。我们要管,目标就是要把中间可食的“利”,降低到这个数字,坚决不能让这个“利”成为阻碍中国乳业发展的“不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可口可乐都卖牛奶了就是这么任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16/329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