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这个时候,我应该和本来生活一起,带着新农堂的小伙伴在云南哀牢山拜访褚老,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目光下,举行“拜师褚橙”活动。
但是活动前的几日,本来生活的同事告知我,活动取消,原因是褚老身体抱恙……但过了几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褚橙庄园的启动仪式,褚老神采奕奕。
各位可能觉得,堂主我是不是要抱怨本来生活骗了我?不是,否则这篇文章就该叫《失约的本来》了。因为这件事的背后逻辑,远没有这么简单。
褚橙长大了
今年双十一当天,在天天果园旗舰店里,褚橙79元/箱,一箱8斤,总共卖出2万多箱,换算成重量,刚好是80吨橙子。这80吨橙子,基本和今年本来生活从褚老那拿到的货量基本持平。(没有考虑橙子分级的问题)
这还只是一天的量,而且今年销售褚橙的渠道上远不止本来生活和天天果园。(你去搜一搜天猫,42个店铺)
且不管褚橙今年产量如何,当原本一片普通的橙园为了迎接八方来客的朝拜,而需要建一个褚橙庄园的时候,或许这不是褚老本人的本意,但这无法改变褚橙不够卖的事实。人人争而抢之,本来生活却离“褚橙之舞”的中心越来越远。
我想这才是,今年本来生活不愿孤注一掷,把媒体力量往褚橙项目上投的原因吧!对于本来生活这位托孤功臣来说,似乎孩子已经长大了!
褚老的橙子种了不下十年,“褚橙”的历史可只有两年。想想两年前,褚橙还是个橙子的时候,局促在云南一端,卖价也与普通的橙子无异;如今飞黄腾达,变成奇货可居的神器,销售渠道越来越多,作为这个项目的运作者——本来生活,却渐渐地淡出了主角,心头想想当是百感交集吧。
无奈,本来生活签的是“第一家授权”,而不是“独家授权”,一字之差,差出几千里去了。
有人劝本来生活说,别郁闷,人家褚老是“褚橙之父”,基因在那,你呢,就算是“褚橙之母”,孩子拉扯大了,终归是要成家立业的,总不能守着老妈过日子吧。只要人家心存感恩,就行了。(没想到类似小孩自幼托孤,被人抚养长大了后又回到亲身父母身边,没养父母什么事了的狗血家庭伦理剧,居然在农业行当里也发生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褚橙一战,成就了褚老本人,其实也成就了本来生活在生鲜电商领域的江湖地位。所以,他们最近也是喊出了“寻找一个褚橙”的口号,“建褚橙品牌资产”的基因可都在本来生活哪!流量入口没了,那就再来一个。
尴尬背后的行业现状
中国的农产品虽然极其丰富,但是没有品牌,生产者有土地和产品,但是没有品牌资产。我们平常说的品牌,更多是地域公用品牌,比如西湖龙井等。因为是公共地,不是私有财产,往往发生浑水摸鱼的情况。现有的检测水平和诚信现状,让欺骗造假成本极低,比如市场上卖的99%以上的茶叶谁都不知道哪来的,谁种的,谁炒的,所以又如何保证老农民不往里头掺点假呢!
古往今来,“有恒产者有恒心”。像乡土乡亲、维吉达尼这样的新兴品牌,想了个新办法:让生产者拥用品牌资产。他们把生产者称作农作艺术家,打上自己的头像,让生产者的诚信变成防止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线。你不把别人的事当事,总得把自己的信誉维护好吧。
这样一做,类似本来生活与褚橙的尴尬就来了!孩子大了,要闹独立,原本建立品牌资产的一方,似乎此刻变成了弱者,好像前面做的事都白做了,跟自己无关了。
到底帮助生产者拥有品牌资产有没有错?
历史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现在看不明白的时候,就拉长时间来看它。敢问,50年后,农产品的供应和消费者应该是什么情况?大胆猜测一下:农场直供消费者,中间没有任何商家。到那个时候,每一位生产者都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固定的消费者,毕竟互联网可以把击穿渠道,可击穿不了种植生产。
所以,让生产者拥有品牌资产绝对没错,而且也是现实条件下,性价比最高的约束手段。
那么如何保证品牌资产创建者共享利益?
农业本身有一定的公益性,但商业必须遵循商业的原则。我想本来生活在“寻找下个褚橙”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思考,是否在上游基地参股或者在品牌资产上占股的可能性。毕竟,卖货赚的是利润,农业还有很大的增值红利空间。
短期来看,“品牌营销和会员”是一家农业企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作为互联网农企来说,大可以沾沾自喜,说我的用户有多少多少;但是从长期来看,供应链才是农业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土地和环境资源才是稀缺的。生鲜电商做不好,都是和一家企业在同时处理这两个矛盾有关系。
最后,就只能学学罗胖的造浪理论。
他说,互联网时代本来就不适合造塔,而是造浪。浪,你是不可能拥有的,你拥有的是不断造浪的势能和传承的基因。我想如此这般,特别想唱起一首歌,叫做——“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莫回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