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槟榔鲜果收购价格就从每斤3块多涨到了11块。”海南省屯昌县乌坡镇美华村村民陈光明今年乐开了花,60亩槟榔卖了50多万元,同样一块地去年却只卖了5万多元。刚刚卖完最后一批槟榔的陈光明没敢懈怠,已经着手加强田间管理,希望明年能够在产量上有所突破。
槟榔在海南是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被称为“绿金”,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其产量占全国95%的份额,全省近230万农民种植槟榔并以此为生。2013年,受“槟榔致癌”谣言影响,槟榔鲜果和初加工干果价格大跌,海南槟榔种植户和加工企业亏损严重,槟榔产业遭受重创。鲜果收购价格最后跌至5毛钱一斤仍没人要,不少槟榔烂在树上无人采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一篇《“槟榔致癌”没科学依据 误传致槟榔产业损失惨重百万农民失收》深度报道为槟榔正名。谣言平息后,海南痛定思痛,加快推进槟榔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改变过去的粗放式管护和加工方式。今年以来,槟榔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成为海南农民增收一大亮点。
省委书记的槟榔情怀
小槟榔,大产业。在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看来,槟榔产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事关海南百万种植、加工运销户的生计,是关乎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罗保铭多年来一直心系槟榔产业发展,去年“槟榔致癌”风波期间,他更是亲自挂帅,统筹指挥海南宣传、农业部门与中央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媒体澄清谣言,为槟榔正名,恢复市场消费信心。
早在2012年海南首届槟榔文化节期间,罗保铭就提出,要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通过开发生产槟榔牙膏、槟榔茶、槟榔酒、槟榔糖果等,使槟榔产品更加多样化。同时可尝试将槟榔与香草兰、香水柠檬、胡椒等海南盛产的热带作物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口味的槟榔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海南的特色旅游产品。
为了改变海南槟榔初加工业单打独斗、污染环境的土炉作坊生产模式,2012年罗保铭召集农业部门,启动全省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协调政府财政资金扶持槟榔烘干环保炉建设,同时,鼓励槟榔种植、加工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增加海南农民市场议价权。
今年11月6日,罗保铭主持专题会议,强调要从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出发,大力扶持槟榔产业发展。要求认真吸取不实报道对海南省槟榔产业造成重创的深刻教训,掌握舆论主导权,积极协调媒体做好正面引导,抵御潜在舆论风险,提振槟榔种植户、运销户和加工企业信心,扶持槟榔产业健康发展。
绿色改造助海南槟榔产业提档升级
时隔4年,屯昌县乌坡镇镇长陈柏全再次穿上了白衬衫。“以前,一到槟榔加工季节,全镇300家土灶烟熏槟榔作坊,到处烟雾缭绕,白衬衫穿上不久就会变黄。今年小作坊没了,烟雾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环保型槟榔初加工厂。”
据了解,为加快改善海南槟榔初加工设施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槟榔干果质量安全水平,海南省农业厅于2013年正式实施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2013年安排项目经费4200万元,2014年安排项目经费6000万元,万宁、屯昌、琼海、定安等10个槟榔种植面积产量较大的市县已实施该项目。
海南省农业厅产业规划处处长助理谢辉介绍,截至今年10月,全省已完成槟榔烘干环保炉建设9549台(套),拆除传统烟熏烘烤炉34920个,槟榔产业“消烟”行动取得重大进展,预计3-5年时间可完成传统土炉的绿色改造。目前,海南共成立130多家初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过去初加工小而散的状况,初步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同时,农业厅还将一批环保、先进、价格合理及配套设施完善的设备推荐给槟榔加工户选择。
“今年‘绿色槟榔’成为流行词,不仅污染减少了,槟榔品质也提高了。”陈柏全称,据初步统计:去年全省烟熏槟榔与环保型槟榔比例为7:3,今年比例则变成了3:7.
“土炉烘烤槟榔,需要用烟熏,木材燃烧不充分,浓烟中携带了大量一氧化碳、炭黑等有害物质。”屯昌槟榔协会秘书长黎汉强介绍,目前,海南生产的环保型干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电烘生产的干果,另一种是蒸汽蒸出的干果。无论哪种,质量安全都大大提高,槟榔干果都不会有炭黑、焦油等残留物,消费者接受度高。
在黎汉强看来,环保型干果能够得以迅速推广,市场倒逼作用不可忽视。虽然烟熏味的槟榔仍占湖南消费市场的主要份额,但随着全国其他省市消费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环保型槟榔干果越来越受追捧。
“环保型加工,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后期加工成本却大幅度降低,每斤干果的加工成本在一块一左右,只有土炉加工成本的一半。”屯昌敦琼槟榔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敦琼给记者算了笔账:合作社今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30个蒸汽环保炉,年产能从加工150万斤鲜果提高到了600万斤,每天可加工鲜果7万斤,加工每斤鲜果纯利润4毛钱,即一天纯利润2.8万元,一个月收入可达80多万元。“受建厂影响,今年三个多月的加工期,只干了不到两个月,挣了150万元,明年再干一年肯定回本。”
黎汉强称,由于历史原因,槟榔产业链形成了种植在海南、深加工在湖南的局面,但随着全国槟榔市场的逐步打开,湖南作为深加工基地优势不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槟榔深加工企业从湖南向海南转移是必然趋势,势必扭转种植在海南、深加工主要在湖南的局面,使海南形成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大幅增加海南槟榔产业产值。
谢辉介绍,海南省农业厅将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槟榔干果产品的质量标准,引导加工户统一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避免市场价格混乱,进一步稳定农民收入。今后三年,海南还将投入上亿元资金加快传统土炉升级改造,研发槟榔行业标准和鲜果、干果贮藏保鲜技术,开发槟榔花茶、酒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广应用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槟榔这个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更具活力。
“理性看待今年高价,科学管理提高单产”
万宁市作为“中国槟榔之乡”,其槟榔种植面积、产量及初加工能力均占海南的一半以上。万宁市槟榔局局长蔡正学呼吁广大槟榔种植户要“理性看待今年高价,着重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单产”。
蔡正学分析,今年槟榔价格突破历史最高价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谣言消除后,消费者信心恢复,终端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二是由于去年价格过低,部分槟榔种植户疏于管理、几乎没有施肥,加上今年槟榔挂果期海南持续高温、多雨,挂果率较低,另外,去年不少槟榔挂在树上没有采摘也影响了槟榔产量,导致今年海南槟榔鲜果减产四成,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三是,槟榔初加工实行绿色环保改造后,产能提升、规模扩大,组织化发展后,初加工农户与湖南深加工企业间的议价权有所提升。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最不想看到就是槟榔价格大起大落,槟榔产业能够健康平稳发展,种植户和初加工商能够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是最理想的发展状况。” 蔡正学坦言,在海南槟榔种植面积难以大规模扩大,槟榔生长周期较长的前提下,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提高单产,才是槟榔种植户最应该做的。
为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万宁市去年建设了三个一千亩槟榔高产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槟榔良种、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应用槟榔富硒专用配方肥料、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生物控害、健康栽培等绿色集成田间管理技术,以提高槟榔产量和质量。通过绿色防控,示范园槟榔普遍增长20%-30%,亩产可达2000近左右。
在万宁市长丰镇,槟榔种植大户王进才的300多亩槟榔园显得格外翠绿。通过标准化栽培管理、生态防控、立体种养的生产管理方式,王进才的槟榔不仅长势好、产量高,而且从不生病。
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岗位退休后的王进才,有技术、懂管理。他将自己的300多亩槟榔园围成三块,在林下轮流放养了200多头小黄牛,又从内地引进皇草这一高产牧草品种,作为雨天和晚上的辅料,实现全程无饲料绿色养殖。
“现在一头牛能卖到一万多块,而且供不应求。”王进才笑着说,立体种养,不仅解决了槟榔管理中最烦人的除草问题,可免打除草剂,减少槟榔病害发生,而且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保持槟榔园生态平衡。老王的300多亩槟榔园,今年单槟榔一项就赚了150多万元。
从光种不管的懒人树到有机种养、精细管护,从散户种植经营到合作社抱团闯市场,从传统土炉烟熏火烤到自动化电炉环保加工,槟榔产量占全国九成的海南正着力推进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230万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