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2014年度世界植物油总产量为13745万吨,增长4.31%,为历史增长率的平均水平。
豆油产量376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9万吨,全球总消费3737万吨;棕榈油产量为4513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270万吨,需求4428万吨;2013年度全球菜籽油产量为2192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157万吨,需求2145万吨。全球植物油产量的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油籽种植面积的大幅提高。
2011年到2014年期间,全球植物油消费增长27%。全球人口增长及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全球植物油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中国与印度居消费植物油居全球首位。
全球人口增长及人均收入可支配的提高,提高了全球植物油消费的14%,提高生物燃料行业的13%。此外,中国和印度和的人口与经济增幅最大。在10年里,中国的豆油和棕榈油用量将分别增长140%和200%,印度的豆油和棕榈油用量将增长200%。
2014年全球生物柴油产能将从2010年的550万吨增至1500万吨,其中欧盟将占到全球生物柴油产能的70%。亚洲、美国和南美地区的生物柴油产量预计也将提高。
国际巨头垄断已成为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现实威胁。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即ADM(Archer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在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分别是“益海”、“嘉里”、“中粮”,前2家企业就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嘉里”生产金龙鱼、胡姬花、花旗食用油等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
尚普咨询产业投资决策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食用油行业深度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4年全年,小包装油市场销售收入占全国食用油市场的27%。近几年,其行业平均增长率在30%左右。
益海嘉里和中粮处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绝对的巨头地位,对于众多的中国小包装食用油企业来说,超越它们目前看来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就没有机会,因为未来小包装食用油的竞争不仅仅是品质的竞争,更是品类的竞争,传统的色拉油、调和油市场几近饱和,新品类食用油的开发势在必行,究竟新品类食用油能否成功突围,尚是一个未知数。
2014年6月底,我国食用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了2136家,同比增长了15.9%。资产合计达到了2311.50亿元,同比增长了33.1%。销售收入达到了4250.91亿元,同比增长了7.5%。产量达到了2678万吨,同比增长了25.7%。
目前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18公斤,接近世界平均20公斤的水平。
最近几年尽管我国豆油产量逐年递增,但跟不上消费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来平衡。目前,豆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