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金融和能源属性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因素 中国粮食安全两大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82571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两大挑战

当前,全球粮食金融化现象日盛,而这也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

第一,粮食价格脱离供求基本面,定价权旁落于金融国家之跨国公司操作信息与期货。

中国农业走出去大多做第一产业,少数做第二产业,但屡战屡败,而西方跨国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恰在于不做一二产业,而主要从事于金融流动性相关的物流、研发、品牌和贸易等第三产业,当下更转向占据意识形态高地的“社会企业”,近期正在利用海外低价资本竞争中国农业产业化份额。

把控着三产的外资进入中国农业从养殖业入手,尤其是因为养猪业的现代化模式来自美国,生猪品种结构是清一色的“洋三元”,饲料结构是标准化“玉米+豆粕+微量元素”,饲养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从而陷入对进口饲料玉米和豆粕的依赖,客观上为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尤其是饲料粮市场以及下游养殖产业产生影响创造了条件,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期货市场也加剧其投机性。

第二,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地方政府都不承担安全责任,在粮价高企导致低收入阶层生存条件恶化的同时,市民作为消费主体缺乏社会组织创新条件,粮食文化方面被“消费主义”全面掌控,节约传统被抛弃,致使食物浪费恶性循环地刺激政府补贴化肥农药和机械等投入,不仅加剧资源环境破坏,而且造成把中国粮食安全更多依赖外部市场的政策诉求和心理预期。

借力“一产三产化”

实现安全农业的可持续性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从量上来看还是有保障的。首先,粮食产量稳定。国内粮食产量长期以来随人口同步增长基本趋势未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迄今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十年增加。而一些外部条件也为增产提供了保障,比如,气候暖化,400mm等降水线北移百多公里带动大宗粮食生产带面积增加;国家大幅度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农村基本建设创造正外部性。

其次,粮食库存充足。近年来,我国农户储存粮食数量已经达到当年粮食产量的一半左右,表明以农户为单位的“外部性风险内部化处理”的小农经济理性在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压力下有所恢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开始国家粮食局启动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已在全国25个省份的近200万农户配置新型储粮装具,每年可减少农户储粮损失5.1亿斤,相当于增加49万亩无形良田,可为农户增收4.8亿元。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再为800万农户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

但是要真正实现安全农业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再下功夫。小农农业要实现自我循环,几乎只有一个办法:把各种与农村经济相关的产业,装进综合性的大产业,农民才能在其他细分产业领域获取利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只有自己的生活有保障,才会帮政府种粮,粮食安全才有保障。

我认为,这一点可以通过借鉴欧盟或者日韩等国的经验,把小农经济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也就是“一产三产化”。从经济学内在规律来看,第一产业(农业)利润率远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利润率在社会平均利润之下;第三产业(服务业)借助题材创新往往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以上的利润。因此,唯有通过“一产三产化”才有可能实现安全农业的可持续性。

比如,欧盟的小农场农业在生态文明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上做文章;日韩全面开展购销超市、金融保险、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养生体验、生态景观等农村第三产业,都有效地帮助农民增收,值得中国借鉴。

总之,针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我有两点建议:一是,抓好综合性合作社建设,加快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此形成“一产农业三产化(农业与服务业结合)”和综合收益反哺农业的经营方式创新的前提条件。并且,借此创新配合国家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投入;二是,大力推进粮食安全的城乡一体化,加深市民参与式“两型农业”的发展,培育市民以理性、节约型消费替代浪费型消费主义恶劣趋势,这两者有机结合,则可达到既稳定农民合作社为新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又保障市民作为消费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参与下的国家粮食安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金融和能源属性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因素 中国粮食安全两大挑战”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03/327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