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2003年进入农业过剩已11年。世界上80%的大棚集中在中国,中国生产出了全球67%的蔬菜,而人口只占世界的19%。另外,世界上50.1%的猪肉、30%的大米、50%的苹果、40%的柑橘都是中国生产的。农业产业化过剩已经不可回避,应当引起重视。
小农农业要实现自我循环,几乎只有一个办法:把各种与农村经济相关的产业,装进综合性的大产业,农民才能在其他细分产业领域获取利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只有自己的生活有保障,才会帮政府种粮,粮食安全才有保障。这一点可以借鉴欧盟或者日韩等国的经验,把小农经济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也就是“一产三产化”。
伴随着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粮食也逐渐金融化,粮食市场越来越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全球粮食金融化也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并非生产不足
我们提到粮食安全经常强调的是量的安全,但其实,农业已经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
国际方面,近年来市场存在产需缺口的主要是大豆,其他三大主粮则产高于需。21世纪以来,总体上四大粮食的供需不平衡形势,从历史角度来看并不明显。最近五年,粮食供需形势还愈加趋于平衡。另据分析,全球谷物产量按照人均健康需求的卡路里计算过剩三分之一,之所以有贫困人口饥饿,主要是造成贫富差距显著加剧的制度不合理。
而从国内来看,中国在1998年进入工业过剩已经16年,2003年进入农业过剩也已11年。我们从一组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世界上80%的大棚集中在中国,中国生产出了全球67%的蔬菜,而人口只占世界的19%,中国生产出的蔬菜有一半以上被浪费了。近几年各地发生的菜贱伤农情况,农民让不值钱的蔬菜直接烂在地里就是蔬菜生产过剩最好的明证。另外,50.1%的猪肉、30%的大米、50%的苹果、40%的柑橘都是中国生产的,尽管这些农产品(11.70,0.09,0.78%)中有一部分是用于出口的,但是出口蔬菜水果意味着把中国最为珍贵的水资源低价格地送出去。所以说,农业产业化过剩已经不可回避,应当引起重视。
粮食危机主要源于全球资本过剩?
历史数据表明,粮价越是剧烈波动就越是与供求无关。世界银行[微博]统计,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前一年相比飙升29%,接近2008年的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的统计,2010年部分粮食的价格已经破纪录,玉米的价格暴涨52%,小麦上涨49%,大豆上涨28%。而同期世界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实际上不具备粮食价格暴涨的供需基本面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是金融资本。西方金融资本从1980年代开始异化于实体经济,追求超过社会平均收益率的高收益造成资本市场扩张和大规模吸纳流动性。冷战结束以来,金融繁荣与稳定指数和粮食价格指数相关性高达0.65。粮食的金融化利于通过多空投机消纳过剩金融资本。2000年以来,金融和能源属性成为影响粮食价格的主要方面,金融因素、能源因素对影响国际粮价波动的解释程度高达98.08%。
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流动性扩张对粮食市场具有递增作用。如果说2009年美联储推出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还存在滞后影响,那么2011年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对粮食价格则发挥了即期作用,进而市场对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预期或者说是美联储对外发布的信息就能够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效应。当然,2012年9月QE3兑现之后,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价格亦受刺激大幅攀升,有的品种甚至创下数月来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