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且看王宏宇为何年收入近20万元高管回乡创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3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724
内容摘要:  别人都是从山旮旯里往外跑,他却离开大城市回到村里搞种植,不晓得这是图的个啥!11月18日,记者来到广元朝天区两河口乡大沟村

  “别人都是从山旮旯里往外跑,他却离开大城市回到村里搞种植,不晓得这是图的个啥!”11月18日,记者来到广元朝天区两河口乡大沟村采访时,提起村主任王宏宇,村民陈汉中不解地说。

  见到王宏宇,他正和几位前来学技术的农户一起扩建“金耳”种植场,忙得满头大汗。“以前的种植场只有2000多平方米,规模小了。这次扩建的近3000平方米,年收入干金耳将达到3500斤以上。”王宏宇一边擦汗水,一边乐呵呵地介绍说。

  提起王宏宇的人生历程,可以说是“文武双全”。1993年,王宏宇应征入伍;退伍后,他应聘到广州一家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年收入近20万元。在外经历了10多年的打拼,事业虽算不上风生水起,但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很幸福,村里的年轻人都向往他的生活。然而,让王宏宇心里特别沉重的是,每次回乡省亲,他看到家乡贫困的面貌很难得到彻底改变,村民们生活得一直十分清苦,这使他总是难以释怀。“没有家乡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啥!”

  2013年,王宏宇却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辞去广州的工作回乡种植“金耳”。金耳,在当地听都没听到过的新鲜事物,谁都不知道能不能在当地种植成功,所以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几年的部队生活,砺炼了王宏宇勇往直前的个性。他极力说服家人,走上了回乡创业的道路。

  目标已定、志在必得。他花了近半年时间,先后去云南陕西、广州等地考察金耳栽培技术、了解市场行情、打听销售渠道。当年9月,他投入10多万元,在村里紧锣密鼓的建大棚、备椴木,聘请技术人员指导菌种植入、日常管理……

  “2014年5月28日,当看到第一朵金耳长出来时,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一年来的辛苦和等待、质疑和期盼,在这一天看到了成功。王宏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

  在采访过程中,王宏宇对金耳种植的各个环节讲得头头是道。他和记者算起一笔账,前几天,他刚把1300多斤干金耳卖给一位云南的收购商,收入了14多万元。

  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带领大家一起打拼。2013年,王宏宇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他的肩上多了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责任。“他一有机会就动员大家跟他一起种植金耳,还经常强拉着别人到他的种植大棚里头参观。”王宏宇的邻居蔡中举笑着对记者说。

  “我从建大棚、准备椴木开始,王主任随时都来指导,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给你示范,直到你搞懂为止。”村民刘兴春在王宏宇的带动下,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种植大棚。

  “今年发展金耳种植户近10户,种植规模达3万椴。”王宏宇还向记者介绍,力争在3年内,全村金耳种植达到10万椴、产量20吨、产值350万元。同时,带领种植户,利用两年轮茬的淘汰大棚养殖土鸡,让大家都能在村里实现增收致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且看王宏宇为何年收入近20万元高管回乡创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03/327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