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 正文

预测2025年我国加工蛋制品占比将达到3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82977
内容摘要: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蛋品研讨会上获悉,IEC(世界蛋品协会InternationalEggCommission)预测2025年我国的加工蛋制品占比将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蛋品研讨会上获悉,IEC(世界蛋品协会InternationalEggCommission)预测2025年我国的加工蛋制品占比将达到30%。而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也达成这样的共识,“我国蛋加工产业未来将在功能性、个性化、休闲、餐饮预制品等蛋制品开发以及生物、医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蛋产业加工不足1%尚处于转型期

资料显示,我国的鸡蛋产业每年有近3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全球占比40%,世界排名第一。但对于这一数字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并不乐观。

“我国的养鸡场还处于小规模,大群体、不规范的状态,鸡蛋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92.46%的蛋鸡养殖场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进行认证,有机、无公害、绿色以及品牌在不同规模中所占比例均不到10%。”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宁教授在研讨会期间出具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鸡蛋的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脱节分离也大大制约产业的发展。

杨宁指出,蛋制品加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鸡蛋年产2300万吨,用于加工的不足23万吨,占比不到1%(其中液蛋和蛋粉各占50%),而目前发达国家蛋制品的占比已经达到30%。

杨宁还指出,“国内对蛋鸡养殖和蛋品的安全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蛋品企业两级分化,消费者对真正优质鸡蛋的安全、营养、应用功能认识不足”。

对于我国蛋制品产品现状,国内的蛋加工制品目前形式简单,差异化不明显,缺乏创新,主要仍是卤蛋、咸蛋、松花蛋等传统加工制品,且口味单一,包装价值感不高、销售渠道有限;液蛋、蛋粉产品功能性产品缺乏,缺少符合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习惯的相关产品。

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我国蛋品加工科研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中国特色蛋制品的加工设备发展相对落后,整个蛋品行业仍处于转型期。”

下一个十年,我国蛋制品将进入跨越发展期

根据IEC(世界蛋品协会InternationalEggCommission)预测2025年我国的加工蛋制品占比将达到30%,这将是大约30倍的增长。那么我国蛋品产业未来将如何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

杨宁认为,“我国的蛋鸡的养殖发展要寄希望于蛋品加工业的发展,符合一定安全标准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将是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方向。由于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有规范生产、符合一定安全标准的、有健康利益点的品牌鸡蛋将会越来越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

液蛋的发展前景将非常有潜力。洋快餐、烘焙等行业在国内的快速蓬勃发展,安全、营养、健康、便捷的液蛋产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需求企业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速,各种即拆、即用的健康便利产品也会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欢。

伴随市场的消费需求,具有个性化创新的功能性、配方性蛋制品、个性化休闲食品将是一大消费趋势。来自AC尼尔森的王强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偏生活品质的享受型品类将具有更高的增长潜力,生活改善型需求愈发强烈。以乳制品为例:从满足最原始基础消费需求的塑料袋包装鲜奶,到满足大众消费升级的利乐装,再到功能性、个性化包装的品质生活阶段,目前乳制品行业已达到年25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类比来看,同为保障民生营养的蛋制品行业也将发展潜力无限。”

有关专家还指出,“蛋制品应该在生物、医药方面进行研究,如功能性因子的提取、溶菌酶、卵磷脂、免疫球蛋白IGY、卵转铁蛋白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创新,也将是增加产业附加价值的另一大突破方向。Ps7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我国蛋品企业间不仅要相互协作,更要通过学习美国、欧盟等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共同建立我国蛋品行业的新标准、新规范,实现我国蛋品企业在未来十年跨越式的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预测2025年我国加工蛋制品占比将达到30%”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202/326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