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淙祥被称为安徽“麦王”,从2009年起,他一直保持了安徽省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今年再一次刷新他自己三年前单产741.7公斤的纪录,创造了760.9公斤的新纪录,他只用了四个字来解释高产的原理——科学种田。
良种加良法,丰产有保障
来到位于距离太和县20公里的张槐村,徐淙祥的万亩试验基地核心示范区内,青青的麦苗已有一指多高,眼下正处于分蘖期,麦苗大都长到了3~5片叶,长势很旺。
“品种不同苗会有差别,这片核心区域有百十个品种在进行试验。”徐淙祥说。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品种和种植方法,像这样的试验徐淙祥已经坚持了20多年。而他近年在做的试验,除了以增产为目的,还要提高地力,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持续增收。
“已经实现了超产,为啥还能增产?就是因为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后,土壤逐步改良,地力逐年提高,再加上品种好,才能丰年增产,灾年不减产。”徐淙祥说。
“通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深松深旋深耙等方法,增加活土层的厚度,根深稳固苗才能旺。种得好是丰产的基础。”徐淙祥说,“这样一来,种田成本是增加了,但产量大幅度提升,平均到每斤粮,成本比原来还下降了。更重要的是,土壤还得到了改良,后劲足啊!”
技术实、落到位,遇上灾年也不畏
“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农民应用都夸好”。在太和县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好技术还要落实到家家户户田里,才能见实效。作为张槐村的村委会主任,徐淙祥更念着如何把好技术推广,让更多人收益。为了便于农民理解、记忆,他把高产技术变成朗朗上口的农谚:“深耕细耙种足墒,苗全苗匀齐又壮。科学管理稳健长,亩超六百有保障。”……
在安徽省农委的支持下,徐淙祥的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被编成小册子,当地种粮大户人手一份。徐淙祥还担任起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会长,会员大都是各乡镇农技人员,每年春播秋种前,大家会坐在一起探讨需要落实的关键技术。
“县里的技术培训很到位。”徐淙祥的儿子徐健回忆说,“今年秋种时,乡镇、村子里主要街道旁,都挂满了横幅,写着秋种的关键技术,老百姓念几遍就记住了。”
土地流转做得好,规模经营能增效
“土地规模种植,才能使用大农机,便于推广新技术,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节本增效。”在徐淙祥的带领下,张槐村7000亩土地中,流转了6000亩。这几年村里像徐淙祥一样的种粮大户多起来,靠种粮致富的人也多起来。
徐淙祥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还组织成立了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4230亩,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小麦良种繁育与瑞泰种业集团签订产销合同,每斤高出市场价15%,商品粮生产与三泰面粉厂签订订单,优质麦高出市场价3%~5%。
徐淙祥家的后院内,一排农机整齐地停在库里。徐淙祥介绍,合作社成立了自己的农机队,现有11台农机,还成立了植保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专业服务队还能帮助其他农户作业。
从最初徐淙祥承诺农户“不实现增产我赔钱”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到如今已拥有4000多亩生产规模。徐淙祥感慨地说:“农民真正看到了规模经营的好处,才能放心地把地交给你种。”
提起自己的一点希望,徐淙祥说,农业增产增效,还需要加快土地流转,目前县里土地流转比例大约为50%,还有很大空间,希望能在土地流转价格上进一步规范,保护种粮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