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加快发展高科技、高效生态、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才能突破沾化冬枣产业天花板。”县委书记贾善银说,经过30年的发展,冬枣产业已经成为沾化农民的“金牌”产业,今年总产量达9.6亿斤,产业产值3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冬枣收入9000余元。
“二代冬枣论个卖”——
50万亩标准化种植,科技滋养冬枣园
在下洼镇卢家村卢功林的冬枣园里,树上玛瑙似的冬枣与树行间的绿草、白花遥相呼应,让人感受着活色鲜香。
“俺这冬枣是有机冬枣,比市场价高出二至三倍。”卢功林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前几年,大伙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还用膨大剂、采青卖青,导致土壤板结,农残超标,结果冬枣品质下降。
现在,沾化农民种植冬枣的方法与以前不同。
“枣树间的绿草可不是杂草、野草,而是我们特意种植的三叶草。”卢功林说,这是一种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既涵养水源又防治面源污染。
无独有偶。在富国街道西杨村杨秀峰的冬枣园里,挂满了黄色的防虫板,树垄覆盖着可降解的无纺布,肥料是用大豆、豆粕和鸡粪等混合物发酵而成的有机肥……
为了提高冬枣品质,沾化县实施冬枣产业优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行科学、高效、生态种植管理模式,按照“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的“三增三减”要求,标准化生产,从无公害冬枣向有机冬枣转变。全县50万亩冬枣生产实现标准化管理,绿色食品认证基地8个,面积6万亩;有机转换冬枣认证基地5个、面积3200亩。
二代冬枣论个卖。杨秀峰说,“俺这6亩二代冬枣,一个能卖到2元钱。”依靠科技,经过选育、组培后,高品质二代沾化冬枣在大田推广开了,今年产量达22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