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亿斤冬枣25天销售一空——
经营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
在下洼镇冬枣市场,冬枣之乡的气氛果然不一样:一筐筐、一篓篓挂着露珠的冬枣从周围农村集中过来,大车小辆浩浩荡荡,源源不断。
“昨天下午起,发出96辆33吨的高护栏拖挂车和14辆28吨的冷库车,共发出冬枣712万斤,全部销往长江以南42个一二线城市。”凌晨4时许,下洼镇友谊冬枣物流公司总经理付永梅一脸疲惫,“今年全国到沾化的枣商比去年少了一半。每天运出的冬枣在2000万斤左右,比去年多出了三成”。
“秋分到寒露,摘枣不延误;霜降不摘枣,硬枣变软枣。”这句谚语说的是沾化冬枣成熟期短、采摘时间比较集中。要在短期内销掉这些集中成熟的冬枣,不是易事。种得好,不如卖得俏;卖得俏,不如销路活。对于劳作大半年的枣农,最关心的是卖个好价钱。
今年的沾化冬枣创造了一个“奇迹”。9.6亿斤冬枣25天销售一空!“奇迹”的背后,是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流通方式的兴起。目前,全县冬枣龙头企业48家,建成高标准农企对接基地、农超对接基地3.8万亩,冬枣专业合作社达271家,家庭农场15个。
枣把式进园摘枣,“枣二代”网上卖枣,沾化冬枣“蹿红”电商平台,网络经济催出冬枣溢价。“每斤普通冬枣零售价超过15元,实在太让人意外了。”杨秀峰的儿子杨瑞说,“卖给批发商,每斤只卖五六元,网上利润高出两三倍。”据统计,全县新一代枣农在网上注册冬枣专卖店达2000余家,累计销售冬枣20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