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耕地质量建设是当前一个现实而紧要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9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868
内容摘要:  日前,农业部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要求充分认识、准确把握耕地质量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耕地质量建设
   日前,农业部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要求充分认识、准确把握耕地质量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耕地质量建设的可贵经验,理清思路,强化树立耕地资源“量质并重”理念和耕地保护“质量红线”理念,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和建设补偿机制,立足当前狠抓落实,让耕地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


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为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从今年开始,江苏启动建设106个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安排资金100万元,多措并举改良土壤。

  为什么要建综合示范区?示范区里示范啥,效果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来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一探究竟。

  耕地复垦培肥

  4个自然村,3年变成万亩良田

  当记者来到邗江区槐泗镇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时,正值晚稻抽穗后期,满眼尽是黄灿灿的稻穗,但仔细一看,机耕道两侧的水稻却是两个样:一边是长头大穗,秸秆被压弯,另一边却是直挺挺的稻秸,细穗朝向天。

  一道之隔,为什么长势差别这么大?“品种都一样,差别在地力。”邗江区农产品检测中心技术人员刘燕告诉记者,“长势好的一边,已经实施土壤培肥3年,而长势较差的一边,土壤培肥只有2年。”

  原来,记者眼前的万亩良田,3年前还是槐泗镇的4个村子,因为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通过农户整建制搬迁和土地复垦,工程区内新增耕地1300多亩,耕地总面积达到1.05万亩,但因为搬迁进度有早有晚,复垦培肥前后相差了1年左右。

  “2011年项目完成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9.5克/千克,全氮0.62毫克/千克。按照邗江区耕地地力评价,这些都是四等地。”刘燕介绍说,经过集成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秸秆全量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和深耕改土,2013年有机质含量达到18.2克/千克,全氮0.87毫克/千克,土壤养分呈稳定上升趋势,“亩产量至少提高100斤”。

  土地复垦培肥,是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就是提升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告诉记者,“江苏以占全国3.9%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5.9%的粮食和6.5%的蔬菜,但中低产田比重大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围绕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江苏以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集成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酸化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以及其他适合当地的培肥改土技术,探索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培肥改土模式,带动全省耕地质量提升。

  边利用边提升

  吃着粗茶淡饭扛大包,一顿不吃受不了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江苏省人多地少,耕地复种指数高。“耕地基础地力差,消耗又很大,只能靠高投入换取高产出。”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殷广德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一个人整天大鱼大肉,一两顿不吃没什么,但对一个只有粗茶淡饭的扛大包工人来说,一顿不吃也受不了。”

  在邗江区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记者看到,配方施肥田畦里水稻秸秆比无肥田畦里高出“一头”,稻穗也粗出“一圈”有余。“我国耕地生产压力大,休耕养地不现实,必须探索边利用边提升的办法。”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说。

  为了在利用中提升耕地质量,江苏从2006年起陆续开展商品有机肥料推广应用补贴、绿肥种植以奖代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实现了粮食产量与耕地地力同步提升。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实现建国以来首个“十连增”;与此同时,全省高产田面积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6.6克/千克,增幅高达42%。

  “然而,这些项目相对独立,技术相对单一,对耕地质量提升的综合效应得不到充分体现。”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徐茂介绍说,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并不是简单将单个项目打捆集成,而是根据各地耕地土壤存在的中低产因子,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技术措施加以运用,实现快速培肥改良。

  为了指导项目实施,江苏省农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下发了《2014年江苏省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项目实施意见》。“和以往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不同的是,意见特别强调要优先选择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广培肥改土技术,充分发挥农民在改土培肥中的主体作用。”徐茂告诉记者。

  耕地质量大数据

  田间地头走一走,怎么施肥不用愁

  要让农民成为用地养地的主体,离不开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

  在邗江区槐泗镇许巷村万亩示范片田头,工作人员打开平板电脑,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太阳辐射六个指标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放大监测窗口的实时图像可以看清水稻的叶子。

  “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时观察田间生产情况和苗情长势。”徐茂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省建立了16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对监测地块实现远程精准化管理。

  土壤墒情监测站,就像设在田间地头的“千里眼”,通过它和15个国家级、300个省级、1633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江苏形成了覆盖全省、代表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监测网络,定期开展耕地质量监测。

  2009年5月,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正式建成运行,标志着全省耕地质量建设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中心依托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和触摸屏查询系统等应用软件,为农民服务构建起“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新模式”。

  “智能手机用户只要下载’掌上施肥咨询系统’的应用程序,通过GPS自动定位查询,就能实现走到哪里查到哪里。”徐茂介绍道,农户用手机发送田块编码的同时,手机号码与田块编码即被记录,以后每到农时季节,短信平台自动将相应田块及作物的施肥方案发送到农户手机上,实现“一次查询,终身服务”。

  从示范区到全省,江苏已有700万农户通过数据中心得到施肥指导服务,农民高兴地说:“有了测土配方施肥查询,田间地头走一走,怎么施肥再不用发愁了。”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江苏累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5亿亩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季建成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耕地质量建设是当前一个现实而紧要的问题”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119/3255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