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医药政策 » 正文

农药的利与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5  浏览次数:820362
内容摘要:  农药是防治病虫草害、保护农作物丰产稳产的重要农业投入品。对于农药,不少人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不用农药行不行?用了农药
   农药是防治病虫草害、保护农作物丰产稳产的重要农业投入品。对于农药,不少人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不用农药行不行?用了农药就会产生危害吗?生物农药一定比化学农药安全吗?针对这些疑问,我们邀请了四位业内专家为读者解疑释惑。

  农业生产离不了农药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 邵振润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防病治虫都离不开农药的应用。”

  “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30%。”

  我国是农业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的国家,近10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达70多亿亩次,严重威胁粮食丰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分析,如果病虫不及时防治,可造成粮食损失30%左右,水果、蔬菜损失更大。而使用农药仍是目前我国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每年防治病虫使用农药30多万吨(折百),这些农药的科学使用,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为保障丰收、控制农残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作用不可替代。

  近年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等一直维持在较高发生水平,小麦赤霉病、粘虫等暴发频率显著上升,二点委夜蛾、玉米粗缩病等新发病虫也出现加重危害的情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防病治虫都离不开农药的应用。

  随着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被禁限用及农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前我国使用的农药越来越安全高效,2013年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比例不到5%。另一方面,今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10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立示范区538个,示范面积92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7160万亩。各地试点表明,统防统治过程中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2次,园艺作物每季减少用药3~4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30%,农药减量控害显著。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做好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工作,培训提高农民用药水平,一方面防好病虫保产量,另一方面控制好农药残留保质量。

  走出对农药的认识误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高希武

  “农药和人类治病吃的药本质上没有差异。”

  “我们提倡的不是要不使用农药,而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用量。”

  农药一直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受到关注。实际上舆论界对农药对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没有加以区别,而且往往容易把个别农药品种的问题扩大为农药的共性问题。需要区分的是,毒性和危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毒性是农药对不同生命形式固有的性质,而危害是农药使用时中毒或其他的风险。农药和人类治病吃的药在本质上没有差异。

  近年来,农药的研发及环境相容性一直在改进。农药的使用剂量由第一代无机农药的每公顷十几公斤、几十公斤到目前的每公顷几十克、几克,说明农药在向高效化发展。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也越来越低,由过去的无选择性到目前的高选择性,有些药剂对高等动物基本无毒,如一些除草剂、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行为控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些新型农药还对天敌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农药对植物的安全系数一直在提高,一是药剂本身对植物的毒性降低,另一方面是药剂的纯度提高,减少了杂质对植物的毒性。

  关于目前公众推崇的生物农药,实际从起源很难说明其环境安全性。一些毒性高的化合物及致癌的化合物也来自于天然。例如鱼藤酮和除虫菊对鱼高毒,而阿维菌素的大鼠口毒性仅为11mg/Kg,说明天然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环境合理。创制新型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相容性与生物农药相比没有明显的劣势,生物农药也不一定比化学合成的安全。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尤其是遇到突发性灾害时。我们提倡的,不是要不使用农药,而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农药使用量。通过药剂品种的选择、施药剂量精准掌握、施药技术的改进,有效提高中靶率,减少农药的用量,提高化学防治的环境适应性,保障农产品安全。

  农药正向绿色高效积极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旭红

  “完全杜绝农药不现实。”

  “开发低毒安全农药,实现生态环境友好成为最优选择。”

  针对农药的作用与危害,应当辩证地看。当前,要完全杜绝农药并不现实。在我国,已知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虫草鼠害达千余种,它们会使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日本植物保护协会的对比试验表明,病虫侵害会引起作物减产率53.42%,因杂草会引起作物减产率21.33%,如果不使用农药,很多人都要忍饥挨饿。

  鉴于此,开发低毒安全农药,实现生态环境友好成为最优选择。几十年来,人们在积极禁止或限制对人类和环境有不良影响及已产生严重抗性农药的同时,也在不断努力开发新的高效、低毒、安全农药。经过努力,一批环境安全的高效农药应运而生,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昆虫鱼尼汀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等。这些农药不仅高效、安全,而且不少以具有农药活性的天然物质为基质,或以害物特有的生理物质或结构为靶标进行“仿生”合成而得,对人畜和环境十分友好。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目前正为成为生产强国而努力。因此,我国政府针对农药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出台了不少规定,要求生产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对于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和工艺予以禁、停。而我国绝大多数农药企业也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说,清洁生产、绿色农药、健康环境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此外,我国政府也投入资金,组织了不少单位从事新农药的创新研究,其中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项目以生态环境友好为背景,进行分子靶标为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经过科技人员几年的努力已取得相当成效。

  传统农药正向着高效、绿色、安全积极转型。我们也可以深信,将来农药不会再是污染环境的祸首,而是会成为保护环境、灭除害物、保障人类和环境健康的有力武器。

  不要一味拒绝化学农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郭予元

  “造成负面效应不是因为农药本身,而是在于没有科学使用。”

  “应把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结合起来使用,形成优势互补。”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对它的片面认识和不合理使用,加之个别地方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以至于一些人“谈药色变”。

  造成负面效应不是因为农药本身,而是在于没有科学合理使用。当前存在乱用、滥用化学农药,特别是盲目加大施药剂量的现象。用量超标不按规定,致使农药中毒、农产品残留等问题。农药不可怕,只要对其实行严格管理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将农药残留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能使其为我们服务,实现其趋利避害的功效。

  我国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取得农药登记。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会做出禁用或限用规定。近年来,我国就相继对六六六、甲胺磷、氯磺隆等几十种农药做出禁限用规定,最大限度地防范农药使用风险。

  生物农药是减少对化学农药依赖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人们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总以为生物农药是最安全的,而一提到化学农药,就觉得应予以淘汰。生物农药虽然比较安全,一般作用慢、防治不彻底、有效期较短,对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不能有效控制。农药使用上不要一味地拒绝化学农药,单一地使用生物农药,而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形成优势互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药的利与弊”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115/3254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