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新农教育 » 正文

当农民遇上互联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4  浏览次数:81449
内容摘要:  先生是个对吃很讲究的人。每次出差都要带些当地的农产品回来,洪湖的莲藕、桑科草原的羊肉,还有呼伦贝尔的芥花油费此周折,
   先生是个对吃很讲究的人。每次出差都要带些当地的农产品回来,洪湖的莲藕、桑科草原的羊肉,还有呼伦贝尔的芥花油……费此周折,不过是为了吃到点儿安全的东西和农产品原有的那点儿味道。看看身边,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天南地北的跑,互联网便成了很重要的手段。

  “今天,我在网上买了一捆平度马家沟的芹菜,后天晚上我的餐桌上就能上这道菜了。”中国地域这么大,农产品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借助互联网的通达,一些“藏”在深山的农产品有机会揭开“神秘”的面纱,让世人知道了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加上现代物流的便利,这些天南地北的农产品又可以很方便地到达手中。与此同时,我们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变近了,吃得也就更加放心了。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农产品的销售方式,着实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前段时间关注褚橙,眼看着那么一颗小小的橙子,在互联网上一露脸儿便被“抢”光了。而山东老家的一件事却与此形成了极大反差:有一年大白菜突然从一块钱一斤跌到了八分,农民不去收,很多烂在了地里。过去问问,农民说,这一地白菜收起来还不够人工钱。

  不能说有了互联网大白菜就一定不会烂在地里,但是不能不承认,很多时候滞销事件就是源于信息的不畅。于是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大白菜烂在地里了,那边的销售商还不知道;或者这边村里的橘子都倒河里了,那边城里的消费者还吃不上新鲜的。

  由销售方式而生产方式,互联网之于农业,还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生产习惯。其实农民跟我们一样,接触信息的多少,真实与否,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他的判断,进而影响着他的决定。今年种什么、种几亩也就是这样出来的。达到了一定数量,无疑会影响来年的农产品市场。而在传统农村,人们大多是靠经验来做决定的。

  互联网之于农业的渗透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就拿当下最时兴的“私人定制”来说吧,一块菜园也就是两三分地,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可以合伙“包”下来,想吃茄子让农民种茄子,想吃土豆让农民种土豆,还可以要求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当季的菜收了直接送到你的手中。听说如今还能在草原上合伙“养”只羊,到了年底,牧民会把羊处理好,分成几份寄到每个人的家里。当然,从价格上来说,这些会比您在菜市场上买的贵一些。关键是,这种借助互联网进行“预售”的价值,不但在于提高了这只羊、这筐菜的收益,还在于它让散落的小农户的生产结构有了实现订单的可能,从而降低了农产品市场不确定的风险。

  通过互联网,农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也在悄悄变化。前段时间到重庆市江津区,途径一篇橘林,几位农民正在给路过的游客打包刚摘下来的柑橘。一位橘农告诉我他们种的是当地的一个叫“清见”的晚熟品种,他们开有网店,很多来这里旅游的人知道了会特意过来买。我也顺便带了一些回北京,但是实在是太沉,充其量就带了一箱。可是我知道他在网上有卖,只要在晚熟柑的季节,想吃可以随时买。后来我知道,橘园还可以结合旅游进行采摘,体验农事的艰辛。农民们出售的就不单单是那一亩三分地上种出来的果实,某种意义上,还是在“卖”他那块儿地。

  工作的原因,总是对农业有关的事留个心。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说他正在网上为“父亲的水稻田”做众筹,目的就是筹集2万块钱的资金,以此支撑父亲以传统的方式种植水稻。

  这位年轻人告诉我,村里的像他一样的年轻人都进城了,但是很多老人没办法在城里生活的很开心,他们还想回到村里种那点儿地,不施化肥的那种。他说农村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生产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好的。有一次他把家里种的萝卜青菜带到杭州跟同事们分,他们告诉他说好多年没吃到这样甜的青菜萝卜了。他说农村有很多好的东西,没办法真正到达城市,城市也无法给农民一个真正合理的价格,这是很多农民“放弃”土地的一个原因。

  这位年轻人在项目中设置了很多回报,比如参与的人可以得到30元1斤的大米,可以参与到生产中来,包括插秧、收割等等。他也充分利用了微信平台,发动朋友圈里的人,更多的,则是完全陌生的人。如果没有互联网,这样为农业生产筹集资金是不可想象的。

  最近听说云农场在网上卖化肥,借助的是农村的夫妻店或者小卖部之类的作为终端,一家一户的小农虽然是散买,依然可以享受到比较实惠的价格。中国这么大,各地的土壤性质当然不一样,需要的肥料截然不同,通过互联网,农民亦可以根据测土配方的结果定制肥料,商家也可以通过农户的使用习惯调整生产。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随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大范围的融合,大数据在未来或许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到那时,我们的农业又将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的生活又将是个什么样子呢?

  当然啦,有人会说网上买农产品可能买到假的,农业众筹也有相当大的风险,万一种植不成功,你花三十块钱可能连一斤大米都得不到等等。互联网渗透农业确实有许多亟待规范的东西,但是大方向或许没有多少人会置疑。

  前段时间,马云请百位县长喝酒,刘强东向农业部“挖人”,或许就是看到了未来的“大趋势”。无论如何,“9亿人的大市场,无论买还是卖,都是商机。”

  当然,就目前来看,很多城市里最普通的家庭还没能吃上好的、健康的农产品;也没有多少农民们学会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因此,所惠及的还不是大多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当农民遇上互联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114/3253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