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各地缺水严重 如何利用北调之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9  浏览次数:81254
内容摘要:我的家乡我的河全媒体特别策划报道活动于5月26日开栏以来,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和关注,至今本版已推出报道20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之际,我们特别约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等专家解疑释惑,既作为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结束篇,

  “我的家乡我的河”全媒体特别策划报道活动于5月26日开栏以来,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和关注,至今本版已推出报道20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之际,我们特别约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等专家解疑释惑,既作为“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结束篇,也为持续5个多月的“我的家乡我的河”报道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当然,人类对水的利用与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了能永远看得见清秀的山水、记得住美丽的乡愁,今后我们将适时推出关注身边河湖的新栏目。

  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家住北京海淀区美丽园小区的苏静从没感觉到缺水。尽管小区门口的西四环下面,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输水管道,她却很难感悟到调水的意义。然而,在那些从事供水工作人的眼里,这里的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稀缺过。

  缺水:许多人看不见

  京津冀用水七成靠地下水,年均生态用水赤字达90亿立方米

  缺水,为何许多人看不见?“京津冀地区用水主要靠地下水维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向记者介绍,京津冀年均供水量为27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到70%,成为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

  打开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趋势图,李原园说,京津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9。本世纪以来,地表水在衰减,地下水在日益超采,一面是缺水,一面是不得不用的水,目前该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09%。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年均生态用水赤字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8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今天的我们在用明天的水,现在的用水正与生态争水、与子孙争水。发展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长期地下水超采,已经带来地面沉降、河湖干涸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华北地区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区。

  “地下水不能再这样继续超采了。尤其是深层地下水,采一方少一方,很难恢复补给,这是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失。”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却承载全国8%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的11%。“这么少的水资源,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粮食主产区很多又在华北,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紧迫。”王浩说。

  如何缓解“看不见的水”的问题?“调水是基于国情、水情的一个必然选择。”王浩说,通过南水北调,增加供水,缓解黄淮海流域短水局面,同时遏制地下水超采,改善受水区水生态环境。

  调水:年均供水95亿立方米

  输水干线全程自流,年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介绍,南水北调中线采取全程自流,1400多公里距离,落差不到100米。为减少沿线水头损失和渗漏,全线渠道过水断面采用8—10厘米厚混凝土衬砌,而且渠道是全封闭的,不跟沿线河湖交叉,既环保经济,又保障调水安全。

  为实现“南水”自流向北,中线工程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河南省鲁山县境内,长江水将通过世界规模最大渡槽——沙河渡槽,跨过沙河、大浪河、将相河三条河流。这条全长11.9公里的“飞渠”,要求水头差1.881米。要把一节节重1200吨的槽身架到10米高空,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努力,建设者们保障了渡槽严丝合缝,经过两次通水试验,实现“滴水不漏”。

  在河南郑州境内,长江水要穿过黄河。在黄河地下35米深处,挖掘两条8.7米的隧洞,3公里穿黄隧洞,测量误差控制在50毫米以内,这在国内实属罕见。穿黄工程项目部工程师李连朝说:“平常一个项目,GPS定位设备最多用三四台,在这个项目上,增加到八九台。”以此来确保工程的精确。

  这些难关仅是缩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各类建筑物包括渡槽、倒虹吸、隧洞等2000余座。严守质量红线,经过全线通水验收,这些工程全部过关。

  中线能调多少水?沈凤生说,按照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的141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为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河北34.7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2亿立方米。据测算,通过“南水”与当地水联调,基本缓解受水区城市的缺水状况。增加水资源,再严控用水,华北地区每年能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左右。

  这条看得见的河将构建起新的用水格局,将有效缓解“看不见的水”的问题。

  节水:拧紧水龙头,严控地下水

  以水定发展,2020年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

  现在,沿线配套工程正静候来水。据悉,目前中线受水区4省(市)的配套工程已具备40亿立方米水的接纳能力。南水北调之后,今后华北平原是否就“不差水”了?

   农业大省河南,将接受近四成的南水北调来水。河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虽然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但大水漫灌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全省农业灌溉系数为0.59,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由“第一用水大户”转型为“第一节水大户”,农业节水还有很大潜力。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何凤慈说,北京年均用水需求36亿立方米,而水资源量只有21亿立方米。尽管近年来逐步压缩用水,年均节水1亿立方米,但南水北调还不能完全补上缺口。“不节水没有出路。”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文运说,10年压采,天津灌溉机井从高峰期的5万多眼降到3.2万眼。但细算水账,还要节水挖潜,到2015年,天津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利用率要达30%。在河北,价格杠杆推动节水,2015年起拟实行阶梯水价。到2017年地下水超采量减少38亿立方米以上,压采率将达到74%。

  节水优先,以水定发展。根据水利部组织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京津冀将构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打破区域界限,实行区域水量联合调度。“通过南水北调和加大污水回用,区域用水总量要控制在每年300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李原园说,到2020年区域水资源超载局面将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将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各地缺水严重 如何利用北调之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029/324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