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渔业养殖 » 正文

小对虾带来了大财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2  浏览次数:83318
内容摘要:图为周国祥正在查看对虾生长情况。 现在,只要走进丁堰镇夏圩村就能看到一座座大棚和满脸喜悦忙碌着的人。这并不是大棚果蔬收获的现场,而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棚的日常巡视。谁都没有想到之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光白对虾养殖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每年20万元。 对虾

  

图为周国祥正在查看对虾生长情况。

  现在,只要走进丁堰镇夏圩村就能看到一座座大棚和满脸喜悦忙碌着的人。这并不是大棚果蔬收获的现场,而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棚的日常巡视。谁都没有想到之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光白对虾养殖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每年20万元。

  对虾养殖让农民富起来

  几年前,夏圩村除了基础农业之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村党总支书记周国祥急得夜夜睡不好。当他得知如东南美白对虾养殖投入少、见效快是帮助村子摆脱现状的好方法后,立刻率队前去考察。在先后多次考察学习后,周国祥发现养虾虽然周期短收益高,但是其中的技术和风险也一样很高。停留在理论上是没有用的,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有深切的体会,于是在村里支持下,一个村民先承包了8亩地进行试验,效果不错。其他村民心动了,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但小规模的养殖难度不大,效益也不高,大规模养殖又没有经验,周国祥不愿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而让大家蒙受损失,他决定亲自试试。说干就干,他和朋友东拼西凑投资了110万元承包了村里50亩土地,忙前忙后,大棚建设所有细节都不放过,从大棚钢材选购到虾塘挖掘全程参与,养殖过程更是细心又小心,从种苗引进到饲料喂放到水质控制、温度控制……周国祥不停地奔波在各供应商和养殖场之间,便四处找成功养殖的养殖户拜师、找技术员指导。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有了成功经验,仅第一季成品虾的出售就赚了70万元,成功回收了所有基础建设费用,第二季在回收成本后更是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有了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周国祥终于放下心来开始推广,很快村民们都从“农民”转型变成了养殖户。

  妙招不断占市场

  到了南美白对虾成熟丰收的时候,又一个难题摆在了全村面前——市场。夏圩村的虾塘属于小规模养殖,在市场上无法与海南竞争,只能牺牲价格来吸引一些零散商人。经过市场考察后,周国祥决定利用时间差,在海南的南美白对虾没有上市之前和刚刚下市之后填补市场空缺。我市第一季的虾普遍比海南的早一点,第二季普遍晚一点,经过人为控制后刚好可以完美填补市场空缺。很快,价格就卖上去了。但是光靠自己出去找销路也不是长久之计,怎样才能让上门推销变成让人上门抢购呢?因为夏圩村多散户,大家规模有大有小,产量也不同,所以不能满足商人需求。于是水产养殖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整合了全村养殖户的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合理分配,名气很快就出去了。每到虾快成熟的时候不再需要出去到处推销,每天都有各种商家订货抢购,养殖户们只需坐在家里打打电话就可以将钱放入口袋。合作社成立后,村里经常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大家互相交换信息、交流技巧,氛围也越来越好。这种良好环境让很多原本观望的村民也积极投入进来。而养殖业工作量不大,只需要控制好水温、定时定量投食,每一季结束之后对于塘内清理,所以很多老人、妇女也都加入进来打工,村内一直没有解决的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不攻自破。

  目前村里养殖塘占地共600亩,农户转型成功率达到90%,并成功带动了周围村子。南美白对虾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常州等市场上占据了较大比重。小小的白对虾带着村里1000多户村民走向富裕,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却只有微薄收入,到坐在家里接接电话就可以奔小康,村干部的带领和村集体的力量改变了夏圩村,小小的对虾改变了夏圩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对虾带来了大财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1022/323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