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葡萄酒庄产业,推动持续性生态格局
葡萄酒庄的建设与发展,并非简单的投资,而是一种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业态,譬如在沙漠中开辟葡萄种植区等,是一项造福世代的事业。
在中国,葡萄酒产区多属于农业落后、经济落后、生态环境差、生态环境建设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如果要种植粮食作物,其种植条件非常差,但是由于干旱少雨,所以在有灌溉的条件下却适合葡萄的生长。据我们三十年来对中国葡萄区划研究证明,除了18亿亩耕地红线,至少有15亿亩适合种植葡萄的地区。比如贺兰山东麓,大面积葡萄园是在荒漠或者沙漠中开辟出来的,所以在这些地区发展葡萄酒庄产业,可以丰富完善这些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格局,使葡萄酒产业具有多样性、持续性和生态性的格局。
政策导向驱动“第六产业”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联合国也将2014年定为家庭农业年,政策支持让我们不得不大力发展“第六产业”,释放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吉林圣鑫葡萄酒园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的政策方向。联合国也将2014年定为家庭农业年,目的是重新定位家庭农业,以国家议程中的农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社会政策为中心,使得农业平等、均衡发展。所以我们认为,葡萄酒庄和家庭农场是高度一致的,它是一种专业化、现代化的家庭农场,高度融合了一二三产业,成为了大力释放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第六产业”,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大贯通、大整合。各级政府应建立从土地到餐桌一体化质量控制、运营配套、政策扶植体系,以保证这一新兴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家庭农场发展的七点建议
小酒庄就是一种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的家庭农场,在中国葡萄酒产区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家庭农场的概念,小酒庄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拥有自己的葡萄园,从事酿酒葡萄与葡萄酒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酿酒葡萄种植、酿造、销售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完全符合我国家庭农场的标准,小酒庄就是一种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在产区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小酒庄可以得到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各种政策扶持,进一步提升小酒庄在产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人才和资金留在当地。其次,可以更好地发挥小酒庄的功能。它是优质葡萄原料的示范园和供应者,是优质葡萄酒的生产者,还是产区发展葡萄酒特色旅游的重要经营实体。
葡萄产区要想大力发展葡萄酒庄,建议做到以下七点:
一是“科学布局,规划先行”;
二是“产业提升,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三是“主题准入,加强产业经营的人才支撑”;
四是“土地流转,实现酒庄经营的适度规模要求”;
五是“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支持与项目扶持”;
六是“教育培训,提升职业经营管理能力”;
七是“强化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