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农科院研究员黄大昉:转基因作物要加快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81338
内容摘要: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也许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问。尤其在当下,对于转基因的各种说法充斥着整个社会,支持和反对这两种力量的角逐和辩论,让更多人对于转基因扑朔迷离。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9月16日在接受吾谷网采访时表示,现在大豆基本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也许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问。尤其在当下,对于转基因的各种说法充斥着整个社会,支持和反对这两种力量的角逐和辩论,让更多人对于转基因扑朔迷离。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9月16日在接受吾谷网采访时表示,“现在大豆基本被国外控制了,以后玉米小麦棉花都被国外控制怎么办?我觉得这是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你不发展别人发展。现在,我们搞科研的非常担心玉米会不会成为大豆第二。”

黄大昉认为,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是虚幻的,人为造成的,食品的其他安全问题才是实实在在的,对转基因的问题一定要摆脱虚幻的恐惧,要加快发展转基因作物。

“经过严格科学评价、依法管理,批准种植和生产、应用和加工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是同样安全的,它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黄大昉称。

国家依法批准的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

黄大昉表示,现在很多科技人员不愿意讨论转基因的问题,一是因为确实很忙;二是因为目前的社会舆论对科技人员形成很大压力,让人感到委屈、困惑,所以不愿意去谈。

“讨论转基因问题要有个前提,就是需要搞清楚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安全不安全,这是最基本的。”黄大昉称。

在黄大昉看来,转基因安全性的问题是可以说清楚的。其实,从两个方面可以做出判断,一是,目前基因现在种植发展的情况如何;二是,主流科学界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黄大昉所指的主流科学界是大部分科学家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代表了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在社会上有权威、有影响。

截至目前,转基因技术发展有30多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形成,80年代转基因作物问世,90年代中期进入产业化阶段。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是170万公顷,到2013年,种植面积增加到1.73亿公顷,增加了近100倍。

黄大昉认为,农业生产技术有过几次大的革新,从历史来讲,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的应用都是大革新,可没有一项革新有转基因这个速度,18年增加了100倍种植面积。

“因为转基因作物高产,农民确实欢迎。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过有科学依据的安全事件,这跟现在百姓经常接触到的食品事件不一样,那都是实实在在毒害到老百姓。从科学界来讲,大家承认的安全事故是没有的。这是第一个事实。”黄大昉称。

国际上有世界卫生组织,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国际经合组织,还有各国的一些科学院等,都是权威机构。黄大昉表示,他们的结论已经越来越多的公布,“经过严格科学评价,依法管理,批准生产(种植)应用(加工等)的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是同样安全的,它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尽管几个权威机构的表述不太一样,但是内容是一致的”。

在黄大昉看来,相当多的老百姓不从事科研工作,他们对这些不太了解。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基础上。很多转基因的东西首先不是在报纸上发表,而是在科学杂志上,科学杂志上发表本身就是不断地鉴别、质疑、探讨的过程,能发表就代表在科学上站的住脚。

“如果我们掌握了两个基本的尺子,一是实践,二是主流科学界的观点。用这两个来衡量应该没有问题。”黄大昉表示,“当然如果总是注意负面的问题,也可以进一步分析,看这个负面消息在哪儿发表的,如果是不受认可的,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被承认。在科学界从来是存在很多争论,新的东西也在不断出现。”

2013年7月,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再迟缓就是误国。

此前,也有一些专家学者不断给中央写信,支持发展转基因。

若不推进转基因育种产业化 玉米可能成为豆第二

上世纪80年代,黄大昉是从国外回到国内,正好赶上国家实施863计划(高科技发展计划)。

当时邓小平称,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了不起的是,邓小平这样的政治家20多年前已经看到了高科技不可阻挡,中国要想赶上去,就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黄大昉称。

转基因项目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列入了国家的高科技发展计划。

历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变过,是一个计划接一个计划,863、973、以后就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个重大专项叫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包括水稻、棉花、玉米、小麦、大豆等五种农作物和猪牛羊三种动物。

“这个计划是农业口的唯一一个重大专项,当时中国一共是16个重大专项,所以我说中国的大政策没有变过。”黄大昉表示,“可这些年来政府确实在转基因的产业化推进上出现了犹豫,原因比较复杂,表面看来是公众质疑,我觉得这是一个表面现象,还是反映了中国管理部门的一些具体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还没达到应有的高度,但战略的高新技术应着眼于未来。”

黄大昉担任过十五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始终围绕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问题建言献策。他第一次参加会议就当着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面呼吁发展抗虫棉,一直到最后一次会议向温家宝总理反映意见,希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转基因产业化。在此期间,黄大昉还亲自向朱镕基总理汇报工作,也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做过科普讲座。

“我觉得在这件事上,中国不能在犹豫了,越犹豫差距越大越被动。这几年跟国外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重新加大。”黄大昉忧心地称。

当下,最让黄大昉揪心的就是担心,玉米成为大豆第二。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1-7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4166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3469万吨,同比增加20.2%。

“现在大豆基本被国外控制了,以后玉米小麦棉花都被国外控制怎么办?大豆以前是杂粮,一直不太受重视,主流还是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没想到美国把大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并且加工成各种食品,这个教训很深刻,现在咱们想上去都难了。”黄大昉称。

黄大昉表示,现在搞农业科研的人非常担心玉米会成为大豆第二。而有一些人却盲目乐观,不以为然。当然,对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

从长远来看,玉米的需求、供给会有很大缺口。

“美国玉米的单产比中国多三分之一,这说明美国的技术含量很高。中国玉米产量要上去,手里没有好的技术,仅靠扩大种植面积是不行的。这些年就因为压缩了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来扩大玉米的种植才会增产,从长远来看是扛不住的。”黄大昉表示,“美国产量的提高一个主要技术就是转基因,这对我们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如果在玉米上再不发展转基因,再不产业化是很难抗争的。”

阿根廷、美国和巴西现在都向中国出口转基因玉米。“到现在为止国家还没有正式批准转基因产业化,但私下却有种植的,这些事情值得我们思考。”黄大昉称。

水稻转基因全球领先 转基因安评有些过度

黄大昉表示,国内水稻转基因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中国棉花转基因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但玉米差距很大,大豆更大。

小麦因为国际上还未大规模产业化,中国也在做研究,难说胜负。“如果就这样拖着不敢产业化那将来肯定要输,油菜我们也不行。现在世界四大转基因作物,棉花、玉米、大豆和油菜。水稻领先但不准产业化,以后怎样也很难说。”黄大昉称。

今年8月17日,中国拥有的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三个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五年期限已满。所谓安全证书是说有关育种材料经科学评价证实不存在任何安全性问题,下一步若要继续研究开发理应再延续申请。

“因此,如果没有新的证据表明不安全就应该及时批准延续,但至今未见到有关批复。到期未批,老百姓就会有疑问;若年底还不能批,问题就严重了,会被一些人看成对当年安全性评价结论的否定。这个问题应当严肃认真对待,从根本上讲并非程序问题,而是对安全性评价结论的认识问题。”黄大昉称。

据了解,这两个水稻都是抗虫水稻,拥有自主产权。玉米是植酸酶玉米,能够减轻粪便里磷的污染,因为玉米做饲料,很多动物无法充分消化,最后排到环境里,转基因玉米会使得磷减少,减少对环境污染。

黄大昉认为,现在的转基因安全评价有些过度了。“拿水稻来讲,我国搞了11年转基因安全试验,所有国际要求的项目全部达标,我们还自己增加了几项,一般国外就做90天,标准项目没有影响就够,咱们做了三代繁殖,连续做了六七年都没有问题。”黄大昉表示,“当时从严要求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公众有疑虑,另外在安全检测上国内经验没有国外多,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多做了也不行,怎么做都不行。”

说起转基因作物推广遇阻的问题,黄大昉十分感慨。

黄大昉表示,现在没有任何一种科学技术能够保证千百年以后的绝对安全。因为安全不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实际上是一种悖论。如果运用现有最科学、最先进的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预测性的技术,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意味着是安全的,可以应用,今后在应用的过程中继续研究完善,唯有这样做科学才能发展。(吾谷网 姜海锋/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科院研究员黄大昉:转基因作物要加快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926/3213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