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产品结缘电子商务 “舌尖上的便利”能否持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8  浏览次数:81187
内容摘要:现在还去超市采购粮油,那简直弱爆了。 家住北京南城的80后白领小林,几年来生鲜粮油等食品都在网上购买,网上经常有促销活动,价格比超市便宜,还包邮到家,省了自己扛米扛油,而且大品牌的农产品质量也放心。小林说。 农产品结缘互联网,让不同年龄段的消

  “现在还去超市采购粮油,那简直‘弱爆了’。”

  家住北京南城的80后白领小林,几年来生鲜粮油等食品都在网上购买,“网上经常有促销活动,价格比超市便宜,还包邮到家,省了自己扛米扛油,而且大品牌的农产品质量也放心。”小林说。

  农产品结缘互联网,让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尝到了“舌尖上的便利”。家住哈尔滨的年近60岁的范阿姨首次“触电”网购,通过“我买网”给住在沈阳的90岁的老父亲购买了10盒进口麦片。

  “一盒进口麦片20元,价格比超市便宜一半,而且包邮。以前我去了很多超市都找不到这种麦片,现在网上鼠标一点就出来了,真是太方便了。”范阿姨说。

  在消费者轻点鼠标的时候,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的浪潮风起云涌。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3000家。屏幕那边,从柴米油盐到水果蔬菜,从国内土特产到海外生鲜,可谓应有尽有。

  小生意,大前景。农产品电商化的背后,巨大的商机正在隐现。目前,进入流通领域的生鲜农副产品价值总额达2.45万亿元,但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如此大的需求市场,已经成为从农粮到IT企业纷纷涉足的“电商蓝海”,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更是进一步吸引了龙头农产品企业、零售商和电商企业的快速进入。

  农产品结缘电子商务有其必然。专家指出,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相对较多,过多的环节在加大了流通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感,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产销之间的直接沟通成为可能。

  “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具有碎片化和非标准化等特点。特别是与欧美国家规模化农业生产相比,我国农业从生产到销售,产业链上更易形成很多‘信任断点’,导致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有明显的互不信任状态。”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副会长张利认为,龙头企业、优质电商的介入,电子商务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令消费者与生产者彼此间的信任成为可能。

  但另一方面,农产品特别是生鲜类食品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也给电商企业在产品选择、冷链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深“吃货”小丁是生鲜食品网购达人,他在某宝网站上网购了一盒新西兰进口野生生蚝,当6只半个巴掌大的带壳生蚝带着“海水的味道”火速快递到家的时候,小丁哭笑不得。“180元6只小蚝,吃起来味道和国产的没什么差别,而且价格太贵,180元在老家能买一大堆海蛎子呢。”小丁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小丁的经历并非个案。尽管这一领域的商机无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从生产到消费,存在着种种制约,农产品电商可谓“尝鲜不易”。“舌尖上的便利”能否持续,有待市场检验。

  “农业具有分散化、非标化特点,以致同一家电商不同批次的农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口感都会不一样,容易加大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本来生活网联合创始人贾明说。

  “农业是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无论是传统配送还是电子商务,在生产与消费间的对接过程中,‘信任’始终是产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张利认为,除了提升产品自身品质外,技术方面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产品可追溯系统等手段,提升农产品电商的信任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产品结缘电子商务 “舌尖上的便利”能否持续”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918/3208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