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广告引转基因困扰(资料图)
最近,因为某品牌“不管几比几,不要转基因”的玉米胚芽油广告,转基因再次成为互联网争议的话题。
杭州日报读者郑洪英大妈打来电话说,买食用油,我可以看瓶身的标识,但去菜场买菜,如何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蔬菜呢?
很多人和郑大妈有一样的困惑:琳琅满目的菜场上,同一蔬菜的“变异品种”越来越多,以番茄为例,从颜色上看,有黄有红,从个头上看,有大有小,从质地上看,有软有硬;再如土豆,老底子的土豆刨完皮后会变黑,现在的土豆不管切开多久还是黄澄澄的……它们,会是已经入侵我们餐桌的转基因蔬菜吗?
浙江杭州的菜场不太可能买到转基因的蔬菜
有个同事也曾抱怨说,买了个番茄放冰箱忘了吃,一个月后拿出来还是新鲜如初,自此之后,再也不敢买番茄了。
确实,番茄是受转基因流言困扰最大的蔬菜之一。除了它超长的耐贮存期,还有它众多的“兄弟姐妹”也被认为是转基因的产物。比如一种名为“圣女果”的小番茄,网上流传的一篇《转基因食品清单》,就很确凿地将它打入“转基因”行列。
事实是否如此?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柴伟国告诉杭州日报记者,这绝对是错误认识。关于转基因番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志彪曾在1997年研究出耐贮藏的番茄“华番一号”,但该品种推广两三年就停止了。此后,北京大学的陈章良也进行过研究,但并未进入商业化种植。
目前,我国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其他进口的3类作物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
柴所长说,餐桌上常吃的蔬菜品种,并没有进行商业化推广种植的转基因蔬菜,至少在杭州的农贸市场里,不太可能买到转基因的蔬菜。
杂交和转基因是两个概念
那么,菜场上那么多品种的番茄从何而来?柴伟国说,这都是由传统的品种,经过一代一代筛选或杂交改良而来。
“杂交和转基因是两个概念,”柴伟国说,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定向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自然界赋予了蔬菜品种的多样性,只要有针对性选择所需要的目标性状,通过设计好的杂交方法,可以把几个优良的性状聚合在一个品种上,这样一代一代改良成我们想要的品种。比如耐储存的番茄、颜色鲜艳、表面光滑的番茄,都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这类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后定向选育。
而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当然,转基因技术也是一个育种的方法。
针对“圣女果”是转基因的说法,柴伟国也给予了否认。他说,大陆最早从台湾引进小番茄品种“圣女果”,当时还没有转基因技术。小番茄是相对比较原始的番茄品种,大番茄都是从早先的小番茄中经过长期选择改良而来。
蔬菜外观美观、口感好坏
与转基因与否无必然联系
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清单》还教网民从外观、口感来判断转基因食物。柴伟国也不认同这种说法。
“形状的好坏,与是否是转基因无关,而是与品种好坏、栽培技术有关,”他说,大棚种植能改善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生长出来的蔬菜大小均匀,“卖相”好看,而露天种植的蔬菜,就显得相对较差。
大多数人可能还有一个疑惑,就是很多蔬菜吃起来口感不如以前好,没了以往蔬菜该有的清香味,这是不是转基因作的祟?柴所长说,口感下降有这个可能,但与转基因无关。“当蔬菜的生长周期变短、产量增加的同时,其风味可能有所下降。同时,不能否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大家的嘴巴变得更挑剔了。”
“但事实上,育种工作者在进行各种新品种选育时,主要目标之一是优质,就是提高蔬菜品种的外观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