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兴:“铺路种豆”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1  浏览次数:81304
内容摘要:近10年来,我国因建设占地而补充耕地6000万亩以上,造成粮食产能损失在240亿斤以上。 我国耕地保护长期以来重视约束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但对激励性保护重视不足。经济激励政策的长期缺位,导致耕地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 要探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对

  近10年来,我国因建设占地而补充耕地6000万亩以上,造成粮食产能损失在240亿斤以上。

  

 

  我国耕地保护长期以来重视“约束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但对“激励性”保护重视不足。经济激励政策的长期缺位,导致耕地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

  要探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对这部分耕地要实行特殊保护,让永久农田成为人们心目中不可侵犯的“神圣之地”

  近日有一则江苏某地“铺路种豆”的新闻。这一新闻让人们看到一些地方欺下瞒上的形式主义,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耕地。

  为了对全国土地的使用情况实时监控,从2010年起,国土资源部利用土地卫星遥感图片在全国范围进行检查,哪里出现违建,哪里乱占耕地一目了然。面对国家科技化的检查手段,类似“铺路种豆”的歪招层出不穷。2011年,为了躲避国土卫星监测,某工业园别出心裁,在建好的水泥路上“填土种菜”。2013年,某开发区对非法建设的场地盖土、刷绿漆,将建筑工地伪装成耕地。

  对把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开发者而言,他们获得的将是比耕地价值翻了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眼前利益,他们当然有动力占用耕地。国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这里的一亩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就要在同行政区内别处补出同样面积的耕地来。于是,相对“铺路种豆”、刷绿漆等歪招,一些地方的手法更隐蔽,他们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玩起了“戏法”,占优补劣,占多补少,占近补远。

  在此前的核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新补充的耕地往往位置偏远、水土不匹配、自然条件较差。据估算,近10年来,我国因建设占地而补充耕地6000万亩以上,造成粮食产能损失240亿斤以上。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增地减”是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正是基于此,中央提出,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国土资源部也明确,将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的用地政策,用地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和减量供应,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

  最新耕地普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实际面积增加,不表示可以有更多的耕地去搞非农开发,不代表粮食产能的增加。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可以兼业化、部分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需要确立正向利益引导机制。我国耕地保护长期以来重视“约束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但对“激励性”保护重视不足。经济激励政策的长期缺位,导致耕地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现在,四川成都正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对基本农田每年每亩补贴400元。在保证耕地不被破坏、不抛荒、不用于非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获得耕保金用于养老。成都的作法值得借鉴。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需要探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今后要在划定基本农田基础上,探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对这部分耕地要实行特殊保护,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改变永久农田的用途,让永久农田成为人们心目中不可侵犯的“神圣之地”。

  总之,保护耕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要建立既保数量、又保质量、更有效率的耕地保护办法,让守红线者受益,越红线者受罚。要形成“耕者受其益,全民享其利”的格局,让广大农民成为保护耕地的主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兴:“铺路种豆”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801/3179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