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曹汉章传略》书评:寂寞身后事,人格代代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5  浏览次数:81381
内容摘要:曹启文先生,字汉章,又字牧夫。祖父明月公,业农,父克振公,邑庠生,旋习医,终身悬壶济世。胞兄炳文,袭父业,仁心仁术,乡里交誉之。一生坎坷多难,却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矢志不渝。 曹汉章先生1904年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时

  曹启文先生,字汉章,又字牧夫。祖父明月公,业农,父克振公,邑庠生,旋习医,终身悬壶济世。胞兄炳文,袭父业,仁心仁术,乡里交誉之。一生坎坷多难,却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矢志不渝。

《曹汉章传略》:寂寞身后事,人格代代传

  曹汉章先生1904年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时为甘肃省海原县),一个世代耕读传家的知识分子家庭。1927年因避匪患举家迁至甘肃省靖远县城关镇。先生自幼聪慧好学。1924年考入甘肃第一师范学校,深得校长水梓先生赏识。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笃行一生。毕业后被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选送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校学习,从此开始了他为民族复兴奋斗终生的人生旅程。先后被国民党委以重任,赴新疆督戡盛世才,晋见过张学良,得到甘肃省省政府主席于学忠的赏识。与中央地下党员韩练成将军交往甚笃。先生一生刚直不阿,从不谄媚。他多次面见蒋介石,与蒋家王朝及民国显贵多有交往,但从不谋取私利。始终恪守士人之心,以民族民生为已任,恪守勤政,修德养性,先生毕生宅心仁厚,资助清寒学生不遗余力,受其奖助完成学业亦有成就者百人。在酒泉任职期间,兴办教育,为营救西路军战士多方奔走。抗战期间,为保障西北大后方的安全与国际运输线的畅通,为保证民生,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惮精竭虙。1949年当选为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先生一生命运跌宕起伏,但信奉三民主义的信念初衷未改。1949年后到台湾,任监察院资政。直面蒋介石,弹劾其亲信胡宗南“……率众百万不战而逃。驻守西康之将士,群龙无首不战而降……”仗义疏言,为金门守将,陇西籍将领原瑞麟平反昭雪。更令人叹服的是上万言书谏蒋介石,为称其为“天下第一冤案”的孙立人将军鸣冤叫屈。以致蒋介石掷书于地,勃然大怒。在于佑任主持召开的监察会议上,弹劾行政院长俞鸿钧违法渎职,终使其受到处分。与国民党监察院长于佑任志同道合,成莫逆之交。于佑任挥毫为曹汉章先生书写了一首正气歌。两位西北籍的文化名人珠联壁和的佳作,在宝岛台湾唱响了一曲人生悲壮的颂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离不开他的成长履历。历史是脱俗的,现实往往处于媚俗之中。如果我们戴上政治变色镜看曹汉章先生的一生,甚至会伸长脖子瞪大眼睛,产生一些历史价值共识上的质疑;如果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看得曹汉章先生的世俗生活,其中不乏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只要用传统文化本源性的视觉去审视,就会发现先生身上有棱角分明的中国文人的风骨:玉可碎而不可辱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读罢这本书稿,我不由得想起后人对李白的评价: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用这句话借喻曹汉章先生,似乎依然不失颜色。

  曹汉章先生出生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成长在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动荡不安的历史年代里,颠沛流离的人生当属必然。看罢这本不甚详尽的传略,我不知如何作序?无法找出确切的词语来评价先生的功过是非。还是剥除掉笼罩在先生身上的政治外敷物吧,透过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似乎看见一个头发稀疏,留着民清初期的小胡子,身穿浅蓝色中式长袍的老人,正蹒跚地行走在西北荒凉的山脊上。苍凉的大风掀起他的袍角,风沙吹袭得他睁不开眼睛,然而始终目标如一,执著倔犟,永远不想停下来,永远也不会停下来。这就是西北人,黄土地与黄河水共铸的西北人。此情此景,我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西北汉子似乎永远有这样的文化性格与情结。中国文明只所以隽永,因为承载她的是无数隽永的身躯。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大音若稀,大象无形。如今老先生的子孙分居海峡两岸,于思念之中传承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血浓于水,比血更可贵的是血液中传承的人格精神!

  仅以此文代序。愿曹汉章先生的气节长存。

  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范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曹汉章传略》书评:寂寞身后事,人格代代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625/314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