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万宝粮油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地区,已开垦出了1万公顷土地,打造出莫桑比克规模最大的农场。在万宝农场的办公室里,张贴着“打造非洲一流农场”的口号。
地处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拥有优越的农业资源,四成以上的国土面积是可耕种土地。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这个人口近2600万的国家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随着中国与莫桑比克农业合作的加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赴莫投资农业,开垦出莫桑比克最大的农场,带动当地人种植水稻,进行粮食加工销售。
用不到三年时间,打造出莫桑比克最大的农场——这是万宝公司取得的不俗成绩。
在莫桑比克加扎省的赛赛地区,这家中国民营粮食企业已经开垦出1万公顷田地,主要用于水稻种植。
万宝非洲农业公司项目负责人罗浩平认为,当地黑土地甚至比中国东北的黑土地还肥沃,但农业种植技术却十分落后:
“他们的产量低到每公顷只能产出1.5到2吨水稻,当地的农业国情就是如此。”
万宝农场所在的赛赛地区是莫桑比克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依傍林波波河,土地辽阔肥沃,光照水源充足。但由于政府缺乏资金技术,农民不掌握种植技术,优厚的农业资源优势无从释放。
2011年,万宝公司进入莫桑比克,致力于打造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该国加扎省决定将2万顷土地无偿划拨给这家中国公司开发,以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根据协议,万宝拿出总面积的10%,带动当地农户种植水稻,不仅提供生产资料,进行全程指导,还负责收购他们的稻谷。目前,正在接受万宝培训的农户达到68户。
万宝非洲农业公司总经理韩传锜介绍了他们的示范种植计划:
“首先,给农户1到2公顷土地,中国人进行指导、扶持和技术推广,如果他们亩产能够达到700斤,第二年,就分给他们3到4公顷地。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700斤到800斤,他们就可以走出试验田,用自己的土地或带领其他农民推广中国水稻种植技术。”
不到三年,万宝已累计投入1亿多美元,兴建农田水利设施,引进农机设备,把昔日的广袤荒滩打造成万顷良田。在中国人指导下,一些示范农户的水稻产量能达到每公顷5吨,实现产量翻番。而在万宝的自耕农场,每公顷产量可达到10吨。莫桑比克人看到了本国农业的巨大潜力。加扎省省长迪翁巴说:
“现在人们看到种植水稻能带来收益,改善生活是有可能的。我们会加强与中国人的合作,因为前景是乐观的。”
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积约36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5%,但绝大部分没被开发利用。坐拥良好资源,这个国家却需要大量进口粮食。万宝公司的事业发展,契合莫桑比克政府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愿望。目前,公司日产675吨大米的生产线即将投产,10万吨粮仓正在加紧建设。
万宝农场项目得到了中莫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中非基金入股后,万宝未来在莫桑比克的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亿美元。万宝非洲农业公司总经理韩传锜对未来发展很乐观:
“力争在2014年到2015年种植季,完成播种面积1.2万公顷,大约收获8到10万吨稻谷,加工成大米,大约是6到8万吨,以满足莫桑比克和周边国家的粮食需求。”
随着事业做大,有一些声音质疑中国企业在非洲搞“圈地运动”,莫桑比克农业部灌溉研究所主任蒙关贝对本台记者表示,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
“这些质疑的声音只属于一部分人,他们不希望莫桑比克发展,似乎只愿意接受国家到处寻求援助的状况。作为一名政府官员,我要说,这样的指责是错误的。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应该去实地看看。中国公司建设了农田水利设施,帮助当地人种地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了。”
根据规划,万宝公司规划以自己的2万公顷农场,带动当地农户、农场开发8万公顷土地,开展农业种植。莫桑比克政府寄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从大米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
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王利培认为,万宝农场的成长、壮大,体现了中非农业合作的互利共赢,最终将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这个项目体现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个投资者,不可能无限制地开发他的土地,将来还是要靠当地的农协和农户掌握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他们在这么好的良田上种出更好的粮食,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