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5月份部分地区气温波动较大,加上南方地区多地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节奏。6月份,全国各地水产养殖将集中进入生产旺季,投饵量会迅速增加;另外“芒种”、“夏至”节气将至,阴雨天增多、天气闷热,要特别关注池塘养殖中溶解氧的问题,水质调控格外重要。
病害预测
1.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湖北、广东、湖南、江西等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尤其在22℃~28℃易发生。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异育银鲫“鳃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异育银鲫,发病水温为15℃~25℃。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4.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虹鳟,发病水温为8℃~15℃,鱼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甘肃、青海、河北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注意防控。
5.白斑综合征:往年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今年有小龙虾养殖区发生疑似白斑综合征。沿海对虾主养区及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小龙虾主养区需加大防控。
6.桃拉综合征: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7.罗氏沼虾白尾病:在罗氏沼虾育苗阶段易发生,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沼虾育苗区需重点防控。
8.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淡水养殖鱼类,发病水温9℃~36℃,最适水温25℃~32℃。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9.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对象为罗非鱼,流行水温25℃~37℃。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罗非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10.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斑点叉尾鮰,流行水温24℃~28℃。鮰鱼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11.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21℃~25℃。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12.指环虫病:主要危害鲢、鳙、草鱼、鳗、鳜等,指环虫中多数种类的繁殖适温为20℃~25℃。福建、江西、广东、黑龙江、天津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13.三代虫病:主要危害鲢、鳙、草鱼、鲤、鲫等多种淡水鱼和观赏性鱼类,三代虫的繁殖适宜水温为20℃左右。黑龙江、天津、河南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防控措施
1.遵循投喂“四定”原则,投喂饲料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关注水温变化,适时开启增氧机,注意调节pH值,保证水质清爽。
2.加强水源管理,警惕水源带毒,保持水质良好;苗种孵化、培育、运输期间,应确保水源、设施、工具无病毒污染,切断病毒水平传播途径。
3.做好苗种产地检疫,在引进苗种时,必须索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跨省引进苗种时,还应在苗种抵达24小时内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并接受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防止苗种携带病原传播扩散。
4.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有关要求上报。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措施。
5.防控小龙虾白斑综合征,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避免人为不当操作,引起应激反应;二是要将病死小龙虾及时进行清除并填埋,避免因被残食引起病原迅速传播。
6.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的防控,现阶段对异育银鲫“鳃出血”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根据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总结研究,在疾病的早期,可通过外泼消毒剂和内服药饵的办法起到一定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外用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全池泼洒,池水药物浓度为0.7克/立方米,隔天一次,连用2次;也可选用三氯异氰脲酸粉等药物全池泼洒,池水药物浓度为0.3克/立方米~0.4克/立方米,每天一次,连用2次~3次。
二是内服药物:在饲料中加入三黄散,每50公斤鱼用大黄、黄芩各150克,黄柏200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饲料,连续投喂7-10天。在拌三黄散投饲的间隔,每100公斤饲料中也可拌诺氟沙星粉1.5-2克(以诺氟沙星计)或者氟苯尼考粉1-1.5克(以氟苯尼考计)等抗菌类药物进行投喂。上述方法仅供参考。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