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农业领域的合作是丝绸之路沿线合作的重头戏。未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出炉,项目陆续落地,国内企业在这两大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大有可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后,负责战略前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提出三条路线划分,即在空间走向上初步形成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其中,连接中亚油气管道的中线可谓举足轻重。
在23-26日举办的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多位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能源与农业领域的合作是丝绸之路沿线合作的重头戏。
未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出炉,项目落地,国内企业在能源与农业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大有可为。
能源局力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出席能源合作发展分会时说,加强丝绸之路能源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求。合作领域涵盖油气、煤炭、天然气、新能源等。
张玉清说,国家能源局将加强与各国政策沟通协调,打造良好的政策平台,引导能源丝绸之路建设。同时利用陕西等西部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中、东、西合作,打造能源向西开放新起点。
国家能源局此前在召开“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专家座谈会时明确,下一步能源局将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资源合作的重大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争取能源国际贸易、上下游合作、装备和技术服务出口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亚的优势产业是油气、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产业链相对低端,以陕西为代表的西北省份拥有高端油气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有很强的互补性。”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中亚局势相对稳定,陆路交通正在建设,是优良的油气进口多元化目的地。
产业链升级
西北资源大省与中亚等国地理位置接近,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早已有之。专家分析称,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下,合作有望进入新台阶。
受陕西省政府和发改委委托,曾昭宁正在做陕西省与中亚五国工业合作的课题,课题研究发现,受地缘政治和资源互补等因素影响,油气装备是向西开放产业合作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
去年年底,陕西省编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基本框架,思路和重点任务初步成型。最新进展是,西安商务局牵头的中亚调研团4月30日刚刚返回,对中亚的产品市场需求和投资环境进行摸底,下一步将加快制定发展战略,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
拥有三大能源基地和西气东输通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在西洽会期间也透露,将与周边国家共同培育北中南三条产业经济带,利用新疆的油气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链升级合作。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则建议,将能源开放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头戏、主平台,河西走廊沿线的各省油气开采勘探经验丰富,油气田开放具备相关条件,中亚建设新的油气管道,加强资源国、过境国和消费国的油气加工合作,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进出口工作,以及进口能源国内中转的准备工作,降低西部能源长输东部压力。
农业新机遇
丝绸之路贯穿陕西、新疆、甘肃、宁夏等农业特色大省,而中亚各国自然条件受限、饮食习惯与我国西部相近,农业资源丰富。中国向西开放也为沿线农业发展与合作带来新机遇。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唐盛尧在23日举办的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专题论坛上说,农业部将为各省提供多方面帮助,继续推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陕西、宁夏等省市与中亚各国的农业、畜业合作;利用重点省份的地缘优势,积极构建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搭建农业双边合作机制,到2025-2030年建设大宗棉粮油生产基地,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带发展。
陕西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在西洽会期间也说,陕西是苹果生产大省,中亚地区则是苹果发源地,果业有望成为未来双方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陕西省将积极支持果业企业走出去,为独资或合资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苹果种植合作提供政策优惠。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康向上证报记者介绍,陕西、甘肃等西北省份是特色农业大省,如西安的果业等特色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支撑产业。“现在都在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也需要种植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升级。然而这些经济作物的省内市场有限,市场供求关系比较紧张,因此拓展市场是农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王建康看来,政府层面制定规划、搭建平台至关重要,而产业合作的基础则在市场主体,需要企业层面落实。
他建议,保障粮食安全要“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与国外进行科技合作,在国外寻找稳定的供应基地,同时以价格和成本优势出口高端农产品,竞争国际市场。
“我们的大蒜、猕猴桃等作物相比国外有成本优势,品相也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连军也对记者坦言,农业发展有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建议政府加大农业支持,从政策和资金两个角度出台扶持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