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经济观察 » 正文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不断受到政策扶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0  浏览次数:81921
内容摘要: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村镇银行数量982家,同比增长22.9%。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亿元,增幅47.8%。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不断受到政策扶持。 中国村镇银行正均保持着不断攀升的节奏。根据监管的最新数据,2014

  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村镇银行数量982家,同比增长22.9%。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亿元,增幅47.8%。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不断受到政策扶持。

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净利润超小贷公司

  中国村镇银行正均保持着不断攀升的节奏。根据监管的最新数据,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村镇银行数量982家,同比增长22.9%。其中一季度新增村镇银行52家,较上年同期多增18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最多的省份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河南安徽四川等。

  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得益于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解决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2014年3月13日,银监会发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进一步简化了村镇银行的行政审批程序等。

  利润超过小贷

  据财新记者此前了解,村镇银行普遍面临组织存款难题,资金自求平衡能力较差,存贷比居高不下,过度依赖主发起行解决信贷资金缺口和流动性问题。

  据监管统计,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存款余额总计4536.1亿元,贷款余额总计3959.3亿元,贷存比为87.3%,远超75%的红线。

  根据眼下的监管政策,仅对一些开业多年的村镇银行要求满足贷存比不超过75%的红线;而对一些开业不久、认知度和客户资源有限的村镇银行,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有些开业一两年的村镇银行的贷存比甚至超过100%。目前一些地区监管机构,也在考虑对支农支小成效显著的机构,在贷存比等监管指标上给予适度的倾斜和宽限。

  在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全国村镇银行经营情况良好,平均单家净利润超过了成立年限更久的小额贷款公司。

  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亿元,增幅47.8%,增速同比增加6.6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辽宁、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山东、广东净利润较高,从2.5亿元到1.6亿元不等,七省净利润合计占全国49.9%。

  从平均单家情况看,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平均单家净利润281万元,同比增长20.2%,高于同期小贷司平均单家净利润108万元。其中,天津上海、四川、广东、北京、辽宁、宁夏湖南平均单家净利润较高。

  中小银行主发起

  财新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对于一些大型银行而言,作为村镇银行发起行的积极性远不及一些中小银行。究其原因,一是经过多年的战略调整,机构网点的布局比较完善,在具备金融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地区基本有现成的布局;二是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具有一定的资本金要求,在资本补充渠道有限时,过多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不符合着力发展轻资本业务的导向;三是大型银行在支农支小方面不具备天然优势。

  和记者调查结果一致,今年一季度,村镇银行的发起人依旧以中小银行为主。从主发起人机构类型看,村镇银行主要由城市商业银行(378家)和农村商业银行(324家)发起,分别占全国村镇银行家数的38.5%和33%。一季度新设村镇银行有农村商业银行主发起的比重为84.6%。

在入股比例方面,今年一季度,主发起人入股金额平均占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46%,其中,重庆市的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入股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重最高,为71.2%。辽宁则最低,占25.9%。#p#副标题#e#

  《办法》也就主发起人入股提出了新规定,要求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5%。此前的监管规定,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

  浙江银监局人士此前曾表示,为保证优质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当地不组建主发起行100%控股的村镇银行,全部村镇银行均有民间资本参与,且严格控制主发起行持股比例,大部分主发起行持股比例在50%以下。

  股权多元化体现了制度设计者和监管当局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良好初衷,但过于分散的股权以及大量民营资本和自然人股东的存在,也令村镇银行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面临一定挑战。如不同股东对发展路径和经营绩效的不同诉求,以及一旦公司治理失控可能引发的关联交易乃至内部人控制问题,都是对经营智慧和监管有效性的无形挑战。

  涉农贷款主力军

  监管当局倡导发起设立村镇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问题,希望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支农支小的生力军。村镇银行的设立是解决中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

  从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村镇银行是涉农存贷款的主力军。

  全国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193亿元,占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80.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4.6%,较上年末回落7.3个百分点,仍高于同期全金融机构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同比增速37.1个和39.1个百分点。增量上,一季度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增加278亿元,占村镇银行各项贷款增量的85.3%,较上年同期多增20亿元。

  从“三农”贷款投向看,一季度末,全国村镇银行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85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余额额的72.1%,同比增长55.5%,较金融机构农村贷款增速高38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个人开始利用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开拓农业经营,一季度个人存贷款的占比不断提升,其中个人贷款占比已经超过单位贷款。

  存款方面,村镇银行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余额分别占53.7%和46.1%,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437亿元,环比减少179亿元。个人存款余额2090亿元,环比增加99亿元。

  贷款方面,一季度末,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208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2.7%,环比提高0.7%,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90.8%。而单位普通贷款余额1776亿元,仅占44.9%。

  个人贷款中,农户贷款余额总计1593亿元,占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40.2%,同比增长70%,较全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增速高45.7个百分点。

  单位贷款中,98.2%用于经营贷款,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一季度末,上述三行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24亿元、378亿元和277亿元,在村镇银行单位贷款中分别占比40.7%、21.2%和15.6%。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不断受到政策扶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520/311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