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成功举行的茂施小麦种肥同播项目发布上,一直秉承“做示范、看效果”方式推广控释肥的茂施肥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凭借“控得玖“”控得准”“俩控”控释肥产品和独创的“宽幅垂直分层小麦种肥同播技术”,成功破解了冬小麦一次性施肥的难题,其研发生产的控释肥料在冬小麦上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初显成效,获得了多位行业领导的肯定,同时也吸引了300多名经销商的广泛关注,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到底难在哪里?茂施肥业又是如何破解了这项技术难题,为此,中国新型肥料网记者采访了茂施肥业总经理钟成虎。
小麦种肥同播难在哪里?
所谓种肥同播就是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它是在播种或移栽时,将肥料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供给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料。由于肥料直接施于种子附近,要严格控制用量和选择肥料品种,以免引起烧种、烂种,造成缺苗断垄。
那么,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到底存在哪些技术壁垒和难题?据悉,冬小麦生长周期长,对肥水的要求严格,氮磷钾等营养需求复杂。麦田一般多采用中期、后期追肥的方式补充营养,间断式补充营养,肥料使用量难以精确控制,营养挥发、流失严重,难以达到小麦生长的同步营养要求。”最难的是小麦的释放期要精准”钟成虎总经理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他们首先要确定一亩地需要多少总氮,调整好速效氮与控释氮的最佳比例;然后考虑到不同生长期对氮的需求,因为在分蘖、返青前后、拔节、孕穗等不同生育期,氮的释放量与小麦的需求要吻合,要想做到释放期精准,这就涉及到同步营养的技术问题。
种肥同播技术要克服干旱、低温环境对释放的影响,所以又涉及到施肥深度的问题。“在示范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是施肥量达到35公斤以上的可以做到一次性施肥免追肥,但是小麦在长达240天的生育期里,受天气影响很大,在遇到干旱、低温等不利天气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传统的撒施或平行播肥施肥比较浅,肥料往往比较分散或停留在土壤的表层,受天气的影响较为严重,在低温干旱的时候就会不释放”,钟成虎总经理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种肥同播技术,既要达到深度施肥,又要掌握好肥料与种子之间的最佳距离。
产业技术升级破解种肥同播难题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小麦种肥同播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钟成虎总经理表示,近几年,茂施肥业通过对产品、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小麦种肥同播关键性技术难题。据钟成虎总经理介绍,2012年茂施肥业成立了攻关团队,考察了几个种肥同播机械设备企业,研发出小麦垂直分层的种肥同播技术,利用好的种肥同播配套技术,达到一定深度的集中施肥,让肥效更持久更稳定。对此,钟成虎总经理详细解释道,“我们采用的宽幅垂直分层技术,创造性地把肥料施于种子的下面八公分的深度,与种子处于一个垂直面,拉大了以往肥料置于土壤的深度,小麦根系刚好可以把肥料周围进行包围,从而实现了种肥的最佳空间耦合,最大化地发挥肥料的利用率,可满足一次性施肥,减少了两次化肥施入劳动,大大解放了老百姓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本质上讲,“小麦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就是”小麦精准控释肥配方技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小麦种肥最佳空间耦合技术”三种技术的结合。钟成虎总经理对小麦宽幅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进行了解释,他表示这项技术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近根集中施肥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扩大播幅,增加行距,可实现播量相对准确,子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实现小麦平均高产5%~10%。同时该技术还能实现播种一次性带化肥,保证小麦一生养分需求。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茂施控释肥产品本身的控释作用在此也发挥了优势,“产品所含26个氮中控释氮高达16个,相对来说比常规肥对根系更安全。”钟成虎总经理认为控比缓相对重要,他们重点研发的控释肥中,控得玖是控16个氮,控得准是控18氮。在施肥总量与肥料配方上,他们主打的是26-15-8、28-15-8,同时含硼锌缓释微量元素,这两个配方是严格按照小麦对氮的需求规律设置的,26个氮里有10个速效氮、16个控释氮,速效氮占总氮比例的40%左右,主要是满足小麦越冬前对氮的需求。其中,有8个控释氮释放期为60天(国标检测方法,25摄氏度静水),主要满足小麦返青前后对氮的需求;另外8个控释氮释放期是80天,主要满足小麦孕穗期及后期氮的需求,在小麦适宜的温度下持续释放240天,可实现小麦全程一次性施肥免追肥。
茂施肥业之所以能做到“精准控释”,是因为茂施控释肥采用的是新一代可降解超薄聚氨酯包衣技术,钟成虎总经理表示这种技术能把不同释放期的控释粒子及一定比例的速效氮按照同步营养的方式进行混配,释放曲线呈“S”型,符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树脂包衣尿素对温度高度敏感,随着地温的上升,养分开始加速释放,又由于种肥距离近,从而实现了比追施肥料更早地返青,克服了硫包衣、硫磺加树脂包衣以及脲甲醛养分释放对温度不敏感的缺陷,从而可以实现返青时不用追肥。
“营销生产化”模式,凸显10%增量
为了验证小麦种肥同播技术的效果,茂施肥业探索了三年,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实验工作。钟成虎总经理对产品、生产管理始终要求“有质量的数量”,在小麦种肥同播技术方面也同样如此。“要实现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就要在氮的设计上下工夫。”钟成虎总经理表示,2011年,茂施肥业在湖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从公司的角度叫小试。前期示范试验的过程遵循“营销生产化”原理,即在田间进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按照生产过程的严谨态度,先通过严格的小试、中试、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再进行规模化推广。
在逐步推广的过程中,茂施钟肥同播的技术优势逐渐显现。据了解,2013年5月的实验结果显示,小麦1100斤的产量,比传统肥料至少提高了10%的产量。2013年下半年,他们就在山东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在滨州、德州,聊城、平度,小麦表现突出。钟成虎总经理对比传统施肥效果,表示传统播种,易出现大小苗,并小苗无法得到充分光照和空气,最后直接枯黄死亡或成为无效穗小穗等。而用了茂施种肥同播技术的小麦整体地块通风透光,麦苗整体生长均匀,并无大小苗现象;茂施种肥同播技术优化了行距,实现了等行距(26~28厘米)宽行播种,改变了传统小行距(15-20厘米)密集条播,扩大了小麦单株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茎秆粗壮,通风好,茎秆基部保持鲜绿(后期不易倒伏),麦苗均匀,有效分蘖好、成穗率高;小麦返青快,由于树脂包衣对温度敏感,随着地温上升,能迅速释放养分,可提前返青并促进分蘖,并且分蘖粗壮,均匀,有效分蘖好;茂施肥料集中根部,不烧根,促进根系发达。
谈到种肥同播对农民的实际增收效果,钟成虎总经理引用德州经销商尹经理的话就是“少播十斤籽,多打一袋粮”。意思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少用十斤麦种就节约开支20块钱,省两次工,增收5%~10%的小麦大约是70~140多块,这一反一正每亩地就可以增收200-220元钱,真正地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5月6日的茂施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启动仪式,标志着茂施全国小麦示范推广战役正式打响。磨刀不误砍柴工,做有长远规划的短期目标。钟成虎总经理表示目前他们当务之急就是开发更多的客户,有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之后,他们会陆续地召开观摩会,接下来他们还计划了四场小麦种肥同播的分会,这期间他们将持续关注全国小麦田地的耕作情况,构建全国小麦种肥同播服务网络体系,开展经销商研讨会和培训工作,全面推动、提升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效果,确保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在农民体系中的使用效果,保证经销商实现利益的增长,围绕农业发展和技术需求,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对接交流,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系,使小麦种肥同播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从而实现共赢发展的目标。
突破壁垒开辟蓝海
采访手记:新时期中央提出全国农业将向机械化、生态化农业发展,全国小麦田地种植面积广泛,与此同时,缓控释肥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多数农民还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浅施甚至撒施,造成大部分养分淋溶、挥发,难以发挥缓控释肥近根释放养分的优势。在此背景下,2013年秋山东茂施肥业于山东德州、平度、聊城、滨州等地首推小麦种植新模式—种肥同播。该模式通过节省劳动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小麦产量、抗倒伏能力等方面打破了小麦的传统种植方式,也为广大茂施经销商开辟了小麦肥的市场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