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3处农业文化遗产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总数达11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9  浏览次数:81911
内容摘要: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会议于4月28日至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经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佳县古枣园系统被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18个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会议于4月28日至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经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佳县古枣园系统被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我国3处农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 总数达11项

  兴化垛田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18个国家、9个国际机构近90多位政府官员和专家与会,是历届会议各方参与积极性最高、与会人数最多、评审最严格的一次。会议期间,中方代表团表达了中国政府愿意支持粮农组织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工作的想法,还举办了图片展览、产品展示和茶艺表演等特色活动。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3个国家31项农业文化遗产被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我国共有11项农业文化遗产入选,是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

  陕西佳县古枣园

  泥河沟千年枣园位于天下红枣第一村——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处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古枣林。目前,古枣园内存活着100多株千年枣树。佳县古枣园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为世界认识了解中国枣文化提供了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也有助于其成为陕北红枣产业的一张重要名片。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中日韩等国近百位代表,上个月实地考察兴化垛田风貌,称赞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地势低洼、湖荡纵横,曾饱受洪涝侵害。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垛田农耕文化。如今,兴化垛田总面积达47万亩,核心区6万亩,因通风好、光线足、四面环水,孕育了油菜、龙香芋、小香葱等特色产业,兴化由此成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和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出口基地。

  兴化市市长李卫国表示,为实现兴化垛田的可持续利用,市里在修订规划实施遗产地核心区保护的同时,正规划打造100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今年将筹建垛田文化博物馆,建立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基金,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恢复水垛相依的垛田原貌,并实施垛田农产品与旅游产业同步开发,打造兴化新的经济增长点。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千百年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在千百年的协同进化中逐渐完善,目前已形成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高山发展茶叶生产的模式。郑华琼表示,此次“申遗”成功是福建省第一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参加国际性评选,成为福建农业的新名片。

  从2003年开始,福州市就着手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申遗,至今已经有十多年。这一次为了“申遗”成功,福州市也花了不少心思。

  茉莉花从西方传到印度,随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福州,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宋朝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福州将两大特产茉莉花和茶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著名的福州茉莉花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福州茉莉花茶从十九世纪开始广为流传,此次在罗马申遗过程中,福州茉莉花茶受到热捧。

  据介绍,近年来福州着力建设生态强市,大力扶持茉莉花茶发展。今年4月25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通过立法形式对茉莉花种植基地实行分级保护,严格征收条件。目前该规定已上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待批准后颁布实施。

  同时,福州市还进一步加大了扶持新植茉莉花的补贴力度。今年起花农新植茉莉花每亩补贴将由1500元提高至2000元。而茉莉花种植每亩成本价在四五千元。

  接下来,福州将加强茉莉花茶文化的挖掘,与各有关部门、企业、各种团体共同做好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加强茶标准化的建设,在传统农业文化传承中,采用高新技术提升质量水平;加强科技研发,开发茉莉花衍生产品,形成深度产业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3处农业文化遗产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总数达11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509/310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