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多地生猪价格破“7”较五一节前飙涨近40% 2014猪价拐点即将来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9  浏览次数:81906
内容摘要: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回升,广东多地收购价甚至超出7元/斤,较五一节前飙涨近40%。今年5月,生猪价格的回暖是对前期下跌的报复性反弹,还是猪周期反转的开始?对此,业内观点出现旗帜鲜明的对峙。 现在猪价涨的很迅猛,不是小幅上涨,而是历史罕见的往上跳,有

  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回升,广东多地收购价甚至超出7元/斤,较五一节前飙涨近40%。今年5月,生猪价格的回暖是对前期下跌的报复性反弹,还是猪周期反转的开始?对此,业内观点出现旗帜鲜明的对峙。

多地生猪价格破“7” 2014猪价拐点即将来临?

  “现在猪价涨的很迅猛,不是小幅上涨,而是历史罕见的往上跳,有的地方甚至一天涨1元/斤。”芝华数据高级分析师袁松6日告诉记者。

  受国家收储、节日效应和生猪存栏量减少等因素提振,4月下旬开始,生猪价格出现回升。最近一星期的涨幅就接近10%,广东多地收购价甚至超出7元/斤,较五一节前飙涨近40%.

  “五月拐点”,是生猪行业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即每年不论猪肉价格是涨是跌,在绝大部分年份,遇到5月都会出现“拐点”。今年5月,生猪价格的回暖是对前期下跌的报复性反弹,还是猪周期反转的开始?

  对此,业内观点出现旗帜鲜明的对峙。乐观者认为,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逼近生猪生产需求“警戒区域”,猪周期底部基本确立;悲观者认为,生猪养殖行业仍未摆脱深度亏损,供应过剩压力仍重,此次猪价逆袭,只是大周期中的阶段性波动,而非新的周期拐点。

  猪价日涨4.7元/斤

  “由于五一期间消费拉动,市场猪量出现缺口,价格上涨,从而带来养猪户预期的变化,5月2日到6日,4天时间广东地区达到30-40%的增幅。”湖北某国际生猪流通企业合伙人5日表示。

  据生意社监测数据,节后生猪价格触底反弹,5月7日国内外三元生猪平均价为11.24元/公斤,较5月6日均价10.97元/公斤上涨2.46%.而锐奇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6日广东生猪价格为12.72元/公斤,较前一日广东省生猪价格涨2.36元/公斤,涨幅为22.8%,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甚至达到15元/公斤。

  “春节前后流行性腹泻及五号病造成仔猪大量死亡,生猪出现阶段性断档。4月末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目前生猪出栏体重普遍偏小、市场供应偏紧、养殖户压栏惜售等诸多利好均导致生猪价格出现反弹。”生意社生猪产品分析师李文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是对前期猪价太低的报复性反弹。据悉,自猪粮比于去年11月跌破6:1后,生猪养殖行业连续4-5个月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平均单头亏损300-350元。而在4月政府收储和五一节日期间消费的拉动下,猪价出现了情绪性的爆发,全国猪粮比也上涨至4.66:1.

  而继3月末国家启动6.5万吨冻猪肉收储工作后,将于近日启动第二批冷冻肉收储工作,尽管这对猪价中长期影响不大,但对市场情绪有明显影响。

  “可能是8.8万吨,不及去年第二轮的9.37万吨。在这个猪价上涨的环节收储,将对短期猪肉价格上扬起到刺激作用,同时对养殖户的心理影响较大,压栏惜售的情绪会加重。”中粮期货研究员陈建业表示。

  猪价反转仍需“运气”

  猪价的迅速上涨给处于深度亏损区间的养殖业带来新的希望。生猪市场是否能在二季度迎来周期性拐点?对此,业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猪周期过程当中,能繁母猪是决定供给的最终要素,母猪产能的下降被看作猪周期能否反转的重要指标。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截至3月底,中国生猪存栏量为43416万头,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791万头,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5.1%。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已分别连续下滑5个月、7个月,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河南某大型生猪预警中心总经理表示,一季度母猪补栏量环比下降63%,同比下降59%;母猪淘汰率2月份保持20%的环比增长,3月份保持7%的环比增长,4月份保持至3%的环比增长,母猪宰杀量维持在40%的同比增速,预计后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并持续至6月份。猪周期拐点已经明确,周期性底部已经在4月份出现。

  而中粮期货研究员孟金辉认为:“目前生猪价格超跌反弹,延缓了能繁母猪的淘汰。据农业部数据,2010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降至4580万头的低点,这才有猪肉价格长达1年半的上涨,这才是所谓的拐点。据此推算,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将2010年8月低点仍多200多万头。生猪价格上涨加上国家今年的二次冻猪肉收储,大型农牧企业的逆势扩张,必然导致能繁母猪淘汰大大延缓,也即拐点仍未到来。”

  袁松则表示,因为猪价涨得太猛,养殖户亏损从之前的300元/头左右下降至100元/头以内,压栏情绪非常严重,短期供应会非常紧,但几天后会慢慢缓解。不过,未来4个月生猪供应会持续减少,而预计消费回归正常,9月后或会有季节性的回升。4月的猪价应该是最低点,之后是整体回升态势,进入新的周期。(中国证券报)

  新闻链接

  请发改委放猪肉价格一条生路

  作者:吴自由

  最近媒体都在看房价下跌的热闹,似乎少有人关注餐桌上的猪肉价格,据说猪肉市场又走到了“肉贱伤农”的边缘,发改委已经坐不住了。

据新华社监测显示,2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下降。与1月31日相比,4月24日,全国猪五花肉、猪后臀尖肉价格分别下降19%、17.9%。猪肉价格已降至2010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点。#p#副标题#e#

  此前3月底,国家发改委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已经启动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5月7日该委发布消息称,4月份收储,结束了猪肉价格连续19周下跌,但生猪养殖依然亏损较多。为此,国家将于近期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以促进生猪价格合理回升,维护养殖户利益,稳定生猪生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虽然现在养猪的不一定都是农民,但“肉贱伤农”这种满含道义色彩的词汇仍然颇有市场,也使得发改委运用收储托市显得冠冕堂皇。

  政府花纳税人的钱进行收储,真的能给养殖户带来好处吗?短期来看当然可以,猪肉可以在一个高于市价的水平上出售,对养殖户明显有利。并且,由于政府收储选择在市价相对较低,养殖户面临亏损的情况下进行,收储引起的价格反弹,消费者似乎也不会特别敏感。于是政府稳定了生猪市场,功德圆满。

  但此时大家往往忽视了,收储给全社会增加的交易成本。首先,不管消费者是否敏感,猪肉价格是被政府强制性抬高了,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损失。其次,发改委以财政资金收储,实际上是让全体纳税人补贴生猪养殖户,当然无力的网民最多只能在跟帖中发泄一个“凭什么?”最后,为了生猪收储,政府要建立国家储备冷库,还要成立专门的收储机构,养一帮经办人员。这些看不见的成本,虽然难以具体统计,按常理推断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更为重要的是,发改委的收储制度干扰了养殖户的市场预期,非但不能稳定市场还会加剧市场的波动。

  养殖户由于预期有收储制度兜底,养多少猪也不愁卖,市场风险意识会淡化,盲目扩大生产,而提升生产效率的动力不足。这种预期往往造成所谓“产能过剩”,如果今年发改委的收储使过剩的猪肉高于市场价出清,明年养殖户势必还要扩大规模,一直到发改委无力扩大收储,兜不住底,市场会以剧烈的波动收场。

  黑龙江孙吴大豆协会负责人刘民就曾表示,今年取消大豆收储政策,预计其种植面积会下降一半。

  这种现象,在国家鼓励的光伏行业,在有政府收储的粮食、糖、棉等行业已经有明显的表现。而对于生猪这样难储藏的商品,大规模收储更是灾难。记得一位发改委退休官员曾私底下说,“冷库里的猪肉发给我都不敢吃”,也很难重回猪肉市场销售,最后都是低价卖给了肉制品加工企业。

  难道政府就看着肉价下跌,置之不理吗?养殖户不是亏得血本无归?是的,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参与者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谁也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猪肉,更加无法知道众多的竞争对手会养殖多少生猪,养殖户愿意参与这个市场,就应该有赚钱和亏本的两手准备。

  然而市场仍有声音呼吁建立生猪收储预警机制稳定猪价。他们的一个理由是,可以通过猪粮比推算生猪的养殖成本,从而判断市场价格是偏低还是偏高。比如发改委今年为企业预设的盈亏平衡点是猪粮比6:1,而目前市场的猪粮比是4.6:1,所以需要收储干预。

  这种静态的成本定价思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观念。首先,成本和市场供需是两回事,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决定而非成本,否则同样产品越无生产效率的企业越可以卖高价。其次,不同养殖户的成本并不一样,养殖成本可以随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高于市场价格的收储,使得低效率的养殖者不能被市场淘汰,而效率较高的养殖者也不能扩大规模。实际上是在扼杀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长期以来,国家发改委(原来的国家计委)曾经以各种名义建立了五花八门的收储制度,有的说是国家战略物资,如各种矿产资源,有的名曰关系国计民生,如各种粮农作物。收储虽然不像政府制定生产计划,统购统销那么低效,实质上仍是计划经济的具体执行手段。

  近年来收储制度因其对市场秩序的干扰,以及政府收储带来的寻租腐败而广受批评。

  房价下跌有人喊救市,肉价下跌政府要收储,然则市场何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笔者肯请发改委放猪肉价格一条生路。(搜狐财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多地生猪价格破“7”较五一节前飙涨近40% 2014猪价拐点即将来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509/3100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