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订单农业有效衔接了产销环节,改变了过去农户种植的盲目跟风现象,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普受农户欢迎,但其履约率却不足30%,农户违约风险高成为制约我国订单农业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因素。
20世纪30年代,订单农业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兴起,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国外农业发展经验表明,订单农业在稳定农户收入、节约生产成本及交易费用、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具有优势,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订单农业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效果不甚理想。调研表明,我国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不足30%,农户违约风险高成为制约我国订单农业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实践中统筹利用期现货市场,探索出一些降低农户违约风险的特色做法。通过总结分析,本文提炼出应对订单农业中农户违约风险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我国订单农业发展概况:农户普遍欢迎与履约率低的矛盾
订单农业指的是涉农企业与农户在农产品种植前签署订单,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减少盲目性,是现代农业产销经营的主要生产模式。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固定价格订单,订单中规定涉农企业在某个时间以某个价格收购农户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在此订单之下,农户承担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风险,涉农企业承担农产品的市场风险。
我国订单农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始终处于农户普遍欢迎和履约率低的矛盾当中。一方面农户对订单农业普遍欢迎。订单农业有效衔接了产销环节,改变了过去农户种植的盲目跟风现象,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因而备受农户欢迎。但另一方面,订单履约率低:
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户违约风险高;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企业面临亏损。在此情况下,企业很难有动力去发展订单农业。
社科院的研究表明,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足30%,订单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订单农业中农户违约风险的解决对策探讨
订单农业中的农户违约风险问题,实质上就是远期合约交易双方中农户一方的信用风险问题,解决有两种思路:一是提高农户违约成本;二是订单形式创新,消除违约动力。
订单的本质是远期合约,是一种最为基础的衍生品。订单农业中的农户违约风险问题,实质上就是远期合约交易双方中农户一方的信用风险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思路来解决:一种思路是提高农户违约成本,如建立农户违约的外在约束机制、收取履约保证金等。这些举措能降低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农户违约风险,当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违约风险依然存在。另一种思路,就是通过订单形式创新,如涉农企业和农户签订延期点价订单、保底价订单等,让农户在订单结算时总能按市场价结算,从根本上消除农户违约动力。无论是上述何种策略,涉农企业基本承担了全部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通过在期货市场购买期货或期权产品,对冲自身面临的风险敞口,为上述策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当前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在实践中使用相关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形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特色。本文结合调研中获得的实例,总结了应对农户违约风险的四条解决对策,介绍如下:
思路一:提高农户违约成本
对策1:引入银行等信贷机构,建立农户违约外在约束机制
湖北奥星粮油公司(以下简称奥星公司)在实践中创造了“订单+公司担保”模式。主要做法是:农户通过农民经纪人与奥星公司签订油菜籽购销合同,并以该订单作为保证,获得奥星公司的第三方担保,从而顺利地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信贷机构获得贷款。农民经纪人以村组为单位,在当地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威望和信誉,对农户的信用情况比较了解,有助于筛选信用良好的农户签订订单并督促其履约。
通过这种安排形成了奥星公司为信贷合同提供担保,订单又为担保合同提供保证的风险防控链条,从而把订单履约情况纳入到“农户/农民经纪人-公司-信贷机构”三方框架中。农户或农民经纪人对订单的违约将造成对信贷合同的违约,将由信贷机构记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了对农户或农民经纪人违约的外在约束机制。而奥星公司之所以有能力为众多农户或农民经纪人提供担保,是因为在与农户或农民经纪人签订订单后,借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进行了有效管理。当前,信贷机构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面临较大信用风险,单一农户很难获得贷款,这一模式在保障涉农企业原料供给的同时,也为农户种植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并保证了银行涉农信贷资金的安全,使银、企、农三方都获益。
对策2:向农户收取履约保证金
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证明,涉农企业和农户签订订单时,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履约保证金有助于提高农户违约成本,降低农户违约风险,为订单农业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湖北白银棉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棉业)探索出“订单+农户交纳保证金+期货市场”的经营模式,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作为经营决策参考,更合理地确定订单价格,吸引农户的参与,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锁定利润。
其模式的要点如下:
(1)农户在签订订单时缴纳履约保证金。
白银棉业在与农户签订订单时向农户收取相当于订单金额15%的保证金,严格控制农户履约风险。企业可以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期货市场保证金,减轻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2)农户愿意签订订单并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前提在于涉农企业能提供价格有吸引力的订单。
订单农业中,如果订单价格过高,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不愿意和农户签订订单;订单价格较低,对农户没有吸引力。期货市场为企业把握最佳订单签订时机和价格提供了便利。当期货价格到达白银棉业的目标价位后,即使是短期高价,企业在期货市场建立卖出套期保值头寸,同时立即以此价格倒推确定订单中的籽棉收购价,和农户签订籽棉收购合同。对企业而言,签订订单的同时即完全锁定了成本和利润。对农户而言,该收购价一般高于普通订单的收购价,对农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户参与订单农业后,企业为农户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农户生产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生产的籽棉质量优于单个农户分散种植的籽棉,这也进一步为高订单价格提供了保障。
该模式中,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时即面临保证金支出,由于农户在农产品收获前普遍资金紧缺,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做法。部分涉农企业将这部分资金委托给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转贷给农户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户既能参与订单农业,又能避免保证金支出。
思路二:消除农户违约动力
对策1:延期点价订单
近年来,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九三粮油)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订单形式,发展出了既充分考虑农户利益,又不影响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延期点价模式。延期点价订单仅确定农户交货入厂时大豆的数量和质量,农户可在交货后一定期限内自由选择某一时点的价格进行结算,消除农户担心卖亏了的惜售心理;企业接货时即获得大豆所有权,可直接将大豆投入生产,节省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由于农户交货后一般不会对订单立即结算,订单最终结算价会随着市场行情变化随时变动,为管理结算价浮动带来的风险敞口,企业根据延期点价订单签订情况买入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延期点价模式是一种“双赢”模式,一方面为企业锁定了原料及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又赋予了农户自由选择卖价的权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户的利益,是利用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又一重要创新。
尽管如此,该模式中农户仍然承受从开始种植到交货前这一期间的大豆价格波动风险。点价模式下美国农户直接或通过合作社、收购站间接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值得我们借鉴。
对策2:保底价订单
保底价订单是发达国家订单农业的四种主要订单形式之一,涉农企业运用期权理论中的卖权机制来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模式中,涉农企业与农户签订一份具有期权性质的保底价订单:农户向企业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向企业购买如下权利,即当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时,企业按保底价收购;当市价高于保底价时,企业按市价收购。采用这种订单,农户锁定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的同时,仍能保留价格上涨的收益,根本上消除了农户的违约动力。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期权费作为市场价格上升时的净收入,能弥补市场价格下降时的净亏损,但企业面临着一个相当于卖出看跌期权的风险敞口。此时企业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购买一个对应的看跌期权,与中介机构(一般为投行、期货经纪商)签订一个场外期权合约,或者通过中介机构在期货市场进行滚动操作等方式,对企业面临的上述风险敞口进行管理,确保企业持续稳定经营。
总结
2005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波动程度加大。稻谷、玉米、小麦、大豆、大麦等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2006年~2010年波幅(均方差/均价)比1990年~2005年波幅分别增长了85%、26%、47%、50%、44%,国际业界及学术界普遍认为农产品价格已经从低价位、低波动的时代进入高价位、高波动的时代。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趋势不可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对有效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管理更加渴望。因此,现阶段加快订单农业发展,消除农户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使农户能安心种地,对于稳定农户收入、提高农产品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户违约风险是限制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本文提出的四条对策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并在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深化与提炼,建议积极配合农业主管部门,协调信贷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等机构共同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