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7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我国将全面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我省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组也将同步展开。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也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介绍,我国共有千年古县800多个,千年古镇1000多个,千年古村落10万多个。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古县名、古乡镇名和古村落名被废弃。据统计,1979年至1986年,我国开展首次地名普查工作。近30年来,我国已有6万多个乡镇名和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废弃。一方面是古乡镇古村落名被废弃,而另一方面,洋地名怪地名涌现的事情时有发生,大量不符、不准地名涌现,让人摸不着头脑,进行地名普查,规范地名使用,迫在眉睫。为此,我国2009年启动了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
2009年,我省青岛等7市42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范围。试点期间,我省共普查地名24万余条,标准化处理地名6050条,新设定地名标志1.4万个,校绘电子地图225幅,全面完成了各项试点任务。
此次我省普查范围为试点地区以外的12市97个县市区。此次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普查标准时间点为2014年12月31日。普查内容主要是: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