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 正文

河南中牟县大面积蔬菜滞销菜农自毁菜地 产业化种植是出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9  浏览次数:82052
内容摘要:对于河南中牟县大部分菜农来说,今年蔬菜价格再次遭遇暴涨之后的暴跌怪圈。河南中牟县大面积蔬菜滞销,菜农自毁菜地。 去年种了两亩芹菜,一亩地能赚3000多元;今年种了3亩芹菜,倒赔2000多元。说完,到河南万邦农产品交易中心卖菜的菜农刘震清,深深地叹了

  对于河南中牟县大部分菜农来说,今年蔬菜价格再次遭遇“暴涨”之后的“暴跌”怪圈。河南中牟县大面积蔬菜滞销,菜农自毁菜地。

河南蔬菜滞销菜农自毁菜地 产业化种植是出路

  “去年种了两亩芹菜,一亩地能赚3000多元;今年种了3亩芹菜,倒赔2000多元。”说完,到河南万邦农产品交易中心卖菜的菜农刘震清,深深地叹了口气。

  对于河南中牟县大部分菜农来说,今年蔬菜价格再次遭遇“暴涨”之后的“暴跌”怪圈。

  而这并不是中牟的菜农们第一次遇到这么猛烈的“寒流”——2011年,芹菜等蔬菜价格也曾跌到过谷底。

  有菜农说,种菜就像一场赌博,一边押着“天”,一边押着“人”。赌赢了,利润翻好几番;赌输了,血本无归。三五年之间,一个轮回,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菜周期”。

  菜农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帮他们出出主意,让他们安安心心种菜,不求高利,只求稳当,尽量帮他们避免菜贱伤农的“菜周期”。

  卖不上价钱,菜农自毁菜地

  “天不亮就来了,拉了1000多斤。一斤两毛五,快到中午了,还没卖出去一半。”刘震清说,去年的芹菜价格是每斤七八毛,后来涨到一块三。可到了今年,即使是好菜,也卖不上价钱。“前阵子卖的还是大棚里的芹菜,现在露地里的菜也都下来了,价钱恐怕还得降,可咋办?”

  在中牟县青年路办事处明山庙村东头的公路旁,菜农扔掉的一堆堆芹菜,沿着公路边绵延200多米,很多芹菜都是好的。

  不仅是芹菜,今年中牟县众多种生菜、菠菜等青菜的菜农也赔了钱。

  “种的生菜一斤才两毛,前几天一斤才一毛多,而去年这时候是每斤五毛,后来还往上涨。”卖不上价钱,又急着种下一茬,韩寺镇大洪村菜农校文喜便把一亩多的生菜犁进地里了。

  校文喜说,去年他种了一分地的生菜,卖了近2000元,今年种了1.8亩,才卖了1000元。“辛辛苦苦种的,毁了也心疼,可又有啥法子?”

  为什么今年青菜价格这么低?菜农赔得这么惨?

  没有一个菜农能说清原因。他们只说,去年青菜价格非常高,像生菜从最初的每斤0.5元涨到每斤1.8元,都赚了。“不知道今年是怎么回事,青菜价格这么低。”

  据一菜商介绍,去年有很多湖南湖北安徽的客商都来这里拉芹菜,但今年都没来,不知道怎么回事。

  中牟县农委园艺科科长王素梅说,从中牟县芹菜种植面积来看,去年年底芹菜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左右,和前年的种植面积基本相当,种植面积并没有增加那么多。“可为什么芹菜的价格却卖得这么低,是不是外地的芹菜种植面积扩大了?我也说不清。”

  忽高忽低的菜价让菜农在蔬菜上市时,睡不好一个安稳觉。

  “谁也不知道啥好卖,只能是根据去年卖的价钱‘约摸’着种,去年菜价好,谁多种了那就发了。今年行情不行,明年可能又是另一个样,难说。”校文喜说。

  政府指导的困局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这个怪圈历年来在中国多次上演,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很容易进入“暴涨——暴跌——再暴涨”的价格怪圈。

  近几年菜贱伤农的情况屡屡发生,基本都属于供大于求:看到什么挣钱,农民就“一窝蜂”地种什么,什么赔钱就干脆不种,到来年就出现“产量过剩”。

  对比每年此时的新闻,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个别地方出现的蔬菜滞销情况,其实每年都会出现。往年河南、山东等地的芹菜、菠菜也曾低至几分钱一斤。为何“菜贱伤农”总是暮春时节“现身”?

  “白菜、包菜等是春种秋收的叶菜,它们自身的特性是‘菜贱伤农’的直接原因。”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马长生分析说,这些菜4月之后会抽薹开花失去食用价值,再加上它们收获期只有10天左右,且不像姜蒜土豆那样可以冷库储存。由此导致这些蔬菜集中收割、集中上市,市场饱和后再便宜也卖不出去,不铲除就会妨碍种新一茬蔬菜。

  如果说这场赌局里,“天”的因素改变不了,那么能不能在“人”上做一些改变,让菜农吃颗“定心丸”。

  马长生认为,尽快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知识与信息平台尤其重要。首先,农民可以借此了解蔬菜特性,懂得科学种植的知识,避免落后的传统大棚种植。其次,能及时显示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的种植情况,避免盲目扩大或减少面积。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李辉尚表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信息引导,加强农民和市场的信息对称,增强农民获得市场价格信息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告知农户相关农产品的信息,包括买卖、产量、技术等,引导他们理性种植,别再出现某种菜价高,农户一拥而上的情况。

  采访中,不少菜农也觉得他们今年“输”在信息上。“不懂行情,看到啥菜价钱贵,就种啥。要是知道价格会这么便宜,说啥也不会种那么多。”一位菜农说。

  其实,2011年,在郑州惠济区莴笋难卖、中牟县芹菜难卖时,郑州市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求农业和商务部门通力合作,为菜农种植蔬菜提供服务,指导菜农种菜,以避免重大损失。

  但是,全面掌握所有菜农的蔬菜种植情况,却很难,政府在给予菜农及时准确的指导上“力不从心”。

  中牟县农委园艺科科长王素梅说,蔬菜种植必须确切掌握一个很大范围内的种植情况才有指导意义,除了中牟县外,郑州市、河南省和外省的种植情况,她都不了解。“没有这方面的权威信息,如何给菜农提供指导意见?”

  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瓜菜科科长陈彦峰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2011年各地出现卖菜难问题后,农业部就开始建立蔬菜种植信息监测系统,对重点蔬菜种植地区进行定点监测,这个系统一直在建设中。

  “要想全面掌握所有菜农的蔬菜种植情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很难做到。”陈彦峰说,既然信息不全面、不完整,对菜农种植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大。“准确掌握每年国内蔬菜的消费量,并按此进行生产,是个非常大的课题,需要长期研究。”

  根本出路是产业化种植和经营

  既然在种植信息方面难以进行指导,有菜农建议政府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对本地的蔬菜进行补贴,价格接受政府监管。“我们不奢求能获得暴利,只求稳稳当当种地。”一位菜农说。

  从2010年起,广东佛山推行“农民种地,政府补贴”新政,每年划拨两个亿,按照每亩200~500元标准补贴,补贴标准每3年更新一次。去年年底,成都市发改委对外发布消息称,为了防止“菜贱伤农”,成都市在价调基金中安排了1500万元,用于成都市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补贴。

  “这样的政策,需要当地宽裕的财政作支撑,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有这样的财力。”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说,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蔬菜的生产、经营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在美国很多农业公司参与期货交易。在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农作物都上了保险,在国外蔬菜种植、经营不上保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蔬菜生产的稳定完全靠市场化是不可行的。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参与农作物保险的保险公司都有保费补贴,从而让这些保险公司乐于参与农作物保险。

  “要想改变这几年频繁出现的卖菜难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目前一家一户的蔬菜种植方式,实行产业化生产经营。”宋向清说,只要蔬菜种植、经营实行产业化了,龙头蔬菜企业就能根据超市的需求量实行订单生产,才能避免卖菜难的发生。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推动蔬菜生产、经营产业化的步伐,由蔬菜生产公司来承担蔬菜的生产和经营任务,菜农只管种菜就行。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马长生说,“听上去‘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似乎是个悖论,但根本上反映的却是目前农产品种植、营销的综合性矛盾。我们的市场目前是无序的状态,原因就在于市场主体仍然是小农经济。”

  马长生认为,小农经济拥有很多不确定性,它们的大量存在让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管理者、经营者都很难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这就导致了一些违背市场规律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伤害最大的也是抗风险能力最低的个体农民。“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市场从未被他们看清过,就像川剧变脸演员,很少看得见其真面目。”

  马长生认为,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却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丰富生产主体正是由小农经济向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人从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中尝到了甜头。

  郑州毛庄绿园实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其基地的“种菜”模式,被公司总经理钱立称为“在纸上种菜”。

  “在纸上种菜,就是有计划的种菜。我们都是根据销售单子来写种植计划,简单来说,现在棚里长的每棵菜都是有主的。”钱立说。

  据钱立介绍,毛庄绿园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直接从毛庄镇政府手里收购了现在的毛庄蔬菜批发市场。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开辟种植基地。“我们企业和菜农种菜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是先有的销售,后有的种植。”

  据了解,利用稳定的销售渠道,毛庄绿园不仅卖基地的菜,还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大量吸纳周围菜农供货,带动郑州市惠济区6个镇办6975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中牟县大面积蔬菜滞销菜农自毁菜地 产业化种植是出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409/307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