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经济观察 » 正文

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进口呈现逐年递增局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31  浏览次数:81847
内容摘要:目前,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价格,我国猪肉进口呈现逐年递增的局面,有业内人士估算我国猪肉目前有51万吨属于产能过剩,猪肉市场受到进口猪肉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猪肉价格仍处于回落中,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8%。

  目前,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价格,我国猪肉进口呈现逐年递增的局面,有业内人士估算我国猪肉目前有51万吨属于产能过剩,猪肉市场受到进口猪肉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进口猪肉逐年增加 我国猪肉目前产能过剩

  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猪肉价格仍处于回落中,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8%。而全国猪价连续下跌,也让养殖企业陷入集体深度亏损的泥潭,自繁自养生猪平均亏损达到331元每头,为15年来亏损程度最高。

  最近市场上有个词叫做“肉不如姜”,就是猪肉价格还不如生姜贵,姜12块钱一斤,猪肉卖9块。2013年底,白条猪的平均批发价是每斤9元,此后价格就开始回落,上周白条猪平均批发价是每斤6.5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8%。新发地市场的负责人说,这是猪肉自2010年6月下旬以来的最低价格。

  不仅如此,根据搜猪网的一份调查,目前多地养殖户亏损幅度达到历史较高的水平,部分中小型猪厂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据华夏时报报道,猪肉价格猛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今年有很多人都比较看好市场,一再扩大养殖规模,导致毛猪的存栏量大增,养殖场里养的生猪太多了,市场供应量一大,价格自然就跌了。目前屠宰场的冷冻库里还存储着大量白条猪。第二是因为进口猪肉的冲击比较大,前两天有消息称双汇集团将从宁波口岸集中进口大约3500吨美国冷冻带骨猪肉。虽然这个规模看上去并不大,但是目前国内已经生产过剩,如今再进口,而且价格还低于国内的毛猪价,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压跨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也有企业认为,进口猪肉价格比较便宜,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至少5个点。

  目前,我国猪肉进口呈现逐年递增的局面,有业内人士估算我国猪肉目前有51万吨属于产能过剩,猪肉市场受到进口猪肉的冲击将越来越大,这些事实和即将带给市场的影响都不能小视。(中国广播网)

  新闻链接

  刘戈:在补贴的刺激和市场的预期下生猪已经产能过剩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因为我们在2007年、2008年、2009年,还有2010年的时候、2011年的时候,都在进行大范围的补贴。那么这个补贴实际上很多工商资本也进入到养猪的行业。我们听到包括搞IT的、炼钢铁的、搞房地产的,大家都来养猪,觉得既然有国家的补贴,而且猪肉又这么缺,它一定会是一个上涨的趋势,所以这个产能在这样一个刺激的作用下,和市场的预期下,它就长得很快。现在来看,的确就产生了产能的过剩。

  猪肉也许占肉类消费量里的比例,总体上是下降的。大概在20年前的话,它占到我们总的肉类消费量里头的75%,那么现在只占到45%左右。那么这个量总体上来说,猪肉的重要性在整个猪食品消费里,它实际上是在一直下降的。2011年,我们对那些规模化养殖是有补贴的,比如说20万的、40万的、60万的,就是说你养殖达到多少头以后,那么有补贴。那么当时他把房子盖了,地扔了,然后猪苗也抓来了,那么这个时候他不可能轻易地说不养了,因为农业生产,它总体上来说是一个长周期。

  其实,主要还是供求关系,从2009年到2013年,到2014年、我们的猪肉价格平均的一个波动幅度,从2009年最低的时候是9块多一公斤。最高的时候,到201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时候,达到将近20块钱左右。也就说它的波动幅度超过了100%。而整个这个过程当中,粮食,无论是国内的粮食,还是国际市场的粮食波动从来没有这么大过。也就是说,这个互相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个猪肉波动的周期和粮价和饲料的波动周期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一点,我是觉得不应该把它认为是由于粮食价格、饲料价格的下跌,导致猪肉价格的下跌,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进口呈现逐年递增局面”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331/306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