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 正文

广东农科院: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9  浏览次数:81314
内容摘要:上个世纪70、80年代,广东、江西等地就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最近几年在广东、湖南等地放蜂防治试验亦表明,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与常规化学防治相当

  上个世纪70、80年代,广东江西等地就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最近几年在广东、湖南等地放蜂防治试验亦表明,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与常规化学防治相当,甚至略优于化学防控。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可和需求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中作物安全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食品安全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控逐渐由化学农药依赖型向绿色防控方向转变。近年来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已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成为水稻健康种植、有机生产的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选择抗病虫、丰产和优质水稻品种。常见优质水稻品种有:籼小占、华新占、粤晶丝苗2号、美香占、美雪丝苗、小农占、五星丝、象牙粘等,更多品种可咨询当地农技推广部门。

  2.灌水杀蛹

  提早在“惊蛰”前灌水沤田;在三化螟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4月上中旬)和二化螟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灌水淹没稻桩3~5天。

  3.翻耕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冬至前翻耕冬闲田晒白,或冬种豆科类绿肥或黑麦草,一方面进行土壤培肥,另一方面保护天敌越冬。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4.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磷、钾合理搭配,追施氮素化肥时,要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5.适当留草

  适当保留田埂杂草,即田埂上保留矮草,以及路边、水沟保留一些杂草,有利于天敌迁移。

  物理防治措施

  1.杀虫灯诱杀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4月中旬或环境温度达到15℃以上时挂灯,每30亩设置1盏,晚上8点到早晨5点开灯(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参照说明书)。

  2.性诱剂监测和防治

  利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利用的诱芯如荷兰Pherobank、宁波纽康等公司生产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诱芯,诱捕器有水盆诱捕器、粘胶诱捕器和干式诱捕器等类型(如图),稻纵卷叶螟要用粘胶诱捕器,水盆效果差。

#p#副标题#e#

  生物综合防治措施

  1.开展稻田养殖,除虫、除草

  在有条件的稻田开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鸭和稻田养蛙等稻田养殖业,不仅可以去除稻田杂草,消除害虫,而且还对稻田有施肥效果。实践表明,通过稻田养殖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如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一些乡镇,山泉水充足无污染,以这种水养殖的鱼味道鲜美,种植的水稻做出的饭香,多年来坚持稻田养鱼的水稻耕作制度,目前已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稻、鱼产业。

  2.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

  赤眼蜂通过寄生害虫卵将害虫消灭于卵期,但对害虫幼虫没有效果,因此一定要掌握害虫产卵时放蜂,才能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赤眼蜂寿命5~7天,放一次蜂可控制螟卵7天左右,连续释放3次可控制卵期20天,在越冬代螟虫发蛾始盛期开始释放,可压低害虫全年发生基数。

  (1)放蜂适期:广东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从4月中旬开始,观察田间螟虫成虫(蛾)发生情况,通过“赶蛾”或利用诱捕器来监测稻田螟虫发生情况,当发现田间有螟虫成虫出现或明显增多时,便开始放蜂。连续释放2~3次赤眼蜂,每次间隔7天。

  (2)放蜂数量:每亩释放赤眼蜂的数量,视害虫密度而定,通常每亩每次放5000~1万头,根据螟虫成虫发生情况适当提高放蜂数量。

  (3)放蜂方法:采用对角线法或直线法将蜂卡均匀挂到稻田中,放蜂时将蜂卡套在水稻主干中下部即可。对角线法每亩放5个点,放蜂点分布(见示意图);直线法放蜂田间沿田垅方向做直线行走,每15米设一放蜂点,放蜂行距为10米,初始放蜂点距田边5米(见示意图)。

  (4)注意事项:①水稻插秧后30~40天内不使用农药;②放蜂前后一周内禁止喷施农药;③拿到蜂卡后尽快释放,选择晴天午后释放;④蜂卡临时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勿于农药混放。

  3.生物农药应用

  水稻田有多种病虫为害,有些害虫赤眼蜂对其防治效果较差或没有防治效果,如三化螟、稻飞虱等,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施用生物农药。如用Bt杀虫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百草一号防治卷叶螟等螟虫幼虫,纹霉清防治水稻纹枯病,印楝素防治水稻螟虫和稻飞虱等多种害虫。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东农科院: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319/304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