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曝光台 » 正文

客车年检变身敛财手段:收费名目繁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5  浏览次数:81065

一台客车一年“检”9次,机动车检测也要“简政放权”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按照当前有关规定,一台营运超过5年的大客车一年共需做9次检测,至少花费3040元,这么多次检测究竟有没有必要?”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对简化机动车审验提出建议,认为应对车检“简政放权”。

一台营运超过5年的大客车一年需做两次年审、两次环保检测、四次二级维护检测、一次综合检测。若按照深圳收费标准计算,年审160元/次,环保80元/次,二级维护检测550元/次,综合检测360元/次,检测费用合计约3000余元。如果加上油费、人工费、维修费、重新检测等其它费用,车主负担就更大了。

“其实这些检测,虽然名目不同,但实际内容都差不多,有的检测线设备甚至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设备。比如‘环检’主要设备就是底盘测功机和尾气检测仪,而‘综检’也有此设备。多部门对机动车重复检测与收费,不仅加重了企业和车主的负担,而且浪费社会资源。”张育彪说。

北京一位私家车主张海峰对记者说,在我国当前车检制度下,私家车经常排长龙等待检测,部分检测机构只能通过减少检测项目或简化检测流程来完成检测。同时,应运而生地出现了机动车检测代办机构,车主需要花更加多的钱办理。另外,名目繁多的收费已经让车检在许多地方异化成了“敛财手段”。

至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37亿辆,已是名符其实的“汽车大国”。张育彪说,当前我国“车检”有多种类别、多个“婆家”、多项收费。根据相关规定,我国机动车一般常做的审验有三类:非营运车需要进行安检及环检,营运车辆需要进行安检、环检,还需要增加综检及二级维护检测。其中,安检也称年审(检),主管为交警部门,每台次收费100元至160元;环检即黄绿标检测,主管为环保部门,每台次收费50元至80元;综检即营运车辆等级登记评定检测,主管为交通运输部门,每台次收费140元至360元;营运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简称“二级维护”),每台次收费200元至550元。

“安检”“环检”“综检”等主管部门没有将系统联网,导致检测数据无法共享,经常出现重叠交叉、多头标准、重复检测,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近期,许多网友也在微博、微信转发一项提议:今后不应再对私家车进行年检。网友说,如今的年检只要交钱就能通过,这样没有任何意义。车辆有了问题车主自然会修理,如果说为公共安全负责,那么年检通过后因车况出事故是不是意味着相关部门要担责?

在知名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看来,车检需要“简政放权”,但不能“一撤了之”。他认为,车检的初衷是为了确保车辆安全性,建议当前应该从提高服务便利化方面入手,借助远程诊断等新技术,让更多私家车主方便检车。同时也应加大对检车部门的监管力度,杜绝一切不合理的检车现象。

“我国机动车年检可学习和借鉴香港等地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张育彪说,在香港所有的机动车审验只有一种检验,俗称“验车”。香港的商用车辆及货车每年都需要接受检验,但对于私家车,香港规定只有车龄(以制造年份计算)超过六年的,才需在续牌前通过年检。车辆检测由运输署负责,除了政府车辆检验中心,香港还有22个符合运输署标准的私家车及轻型货车验车中心。

他建议,应简化机动车审验,将车辆年检整合为一种全方位综合性检测,适当放宽检测时间,减少车辆重复检测次数。

记者了解到,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对车检进行“简政放权”。武汉交管局关闭了所有自有车辆检测站,撤回派驻在检测站的全部驻站民警。原本交管承担的车辆年检职能,转移至全市21家实行商业运行的机动车检测站,此举将有助于缩减交管部门职能,提高服务效率。(记者潘林青、冯雷、王攀、徐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客车年检变身敛财手段:收费名目繁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315/3014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