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两会提案:生态环保一体化保障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今年全国两会上,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先行示范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据了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启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相关工作,国务院决定选择100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将在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8个方面,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先行先试。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委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将渝东北、渝东南区域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提案指出,渝东北和渝东南两大区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储备库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肩负着水土保持、淡水储备、南水北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战略任务。因此必须立足全国一盘棋,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加快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修复和增强生态功能,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以确保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两大区域既有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还处于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矛盾突出,群众就业和生活困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稳步探索和推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经验做法,能够确保人民群众安稳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这两大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任务还很艰巨。提案指出,两大区域绝大多数区县属于国家或市级贫困地区,财力薄弱,面临较大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重压力,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提案认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还能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形成有效模式,予以进一步推广。
呼吁建立区域内生态环保一体化保障体系
提案表示,希望国家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支持体制机制的创新。
一是建议将三峡库区及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尽快作为国家首批生态补偿试点地区,加大中央财政对天然林保护、长江两岸森林工程、石漠化治理等生态补偿力度。
同时,指导和支持建立区域内生态环保一体化保障体系。如指导建立经常性地方协作机制,由国家部委指导、地方政府轮值,共同协商省际环保、交通、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划、建设和协同管理等重大问题,形成生态共建共享、环保协同共治的体制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应急机制,形成对跨行政区河流污染等环境事件的联防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