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标准化机械化为我省粮食生产扩量提质注入“强心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2  浏览次数:81221
内容摘要:粮食安全 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许继刚本报记者刘佳 随着气温的回升,我省各地的春耕生产已经逐渐展开,记者近日在基层走访时发现,包括工厂化育秧在内的机械化种植手

  粮食安全

  “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许继刚本报记者刘佳

  随着气温的回升,我省各地的春耕生产已经逐渐展开,记者近日在基层走访时发现,包括工厂化育秧在内的机械化种植手段,正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牵头和示范,悄然为春耕生产带来屡屡新风。而利好的政策和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也为我省粮食生产扩量提质注入“强心剂”。

  粮食生产

  规模化、机械化不可或缺

  2月25日,双流县丰收农机专合社理事长王金勇驱车来到新津县新平镇龙马村三组,在这里他连片承包了50余亩土地。

  “我计划4月前在这里建起一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待到大春插秧时,我们就可用这里育好的秧苗进行机插秧了。”作为全国种粮大户,王金勇承包的土地今年年初已递增至上万亩。他告诉记者,由于政策利好,他计划今年下半年将承包面积扩至二到三万亩。

  在王金勇看来,要推进粮食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可或缺。

  “种粮要‘掘金’,一靠规模、二靠技术、三靠机械化。”王金勇是做农机服务出身,他将自己的粮食生产模式总结为六个“统一”:统一选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秧、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运输加烘干,目的是在解放劳力的同时,取得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

  “就拿我们正在进行的筛土来说。”王金勇说,以筛30亩的育秧土为例,采用机械化筛土,只需两个人,用一至两天便可完成,如果依靠人工则需要50个人,耗时三到五天,而且用机械筛出来的育秧土更加均匀,适合耕种。

  对于自己即将建起的工厂化育秧基地,王金勇也做了一个粗略的测算。通过智能大棚标准化育出的秧苗不仅非常适合机插秧,而且品质高,整齐度好,还节省人力。“据估算,传统人工给500亩田育秧需要一周时间,工厂化育秧只需两天不到,还可实现亩增产近百斤。”王金勇说。

  政策利好

  助推粮食生产

  按照今年我省农业工作会议安排,我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9700万亩以上,抓好粮食生产,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我们要力争全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据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省已启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调整完善试点工作,接下来,我省还将适时扩大这一试点范围。为鼓励更多种粮大户的热情,今年我省的种粮大户补贴也提至了每亩最高补贴100元。

  全省各地在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方面,也纷纷出台利好政策。今年1月,成都出台的《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意见》让王金勇这样的种粮大户看到了粮食生产可长期布局的良好前景。按照实施农业技术标准新建水稻、玉米工厂化集中育秧场5亩以上的,经业主申报认定后,由成都市级财政按核定总投资额的50%予以补贴。

  “今年我还计划建立烘干中心,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王金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种粮大户,他不仅要做到粮食生产的扩量提质,还要考虑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已聘请了专门的肥料企业,为我们承包的耕地测土配方,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技术,争取到明年全部用有机肥培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标准化机械化为我省粮食生产扩量提质注入“强心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302/296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