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中午,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六社,刚做完午饭的村民王克堂的妻子笑吟吟地告诉记者:“用上沼气后,现在做饭再也不是烟熏火燎的了!”不远处的柚子林里,王克堂正在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沼渣沼液给柚子树施肥,他说:“用沼渣沼液灌出来的果树,很少长虫,结的果子也特别甜!”记者还注意到,王克堂家厕所和鸡圈猪圈边,也没有了以前的脏乱臭,这些都是当地推广“三沼”综合利用带来的变化。
如今在梓潼,像王克堂一样的农户们,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年收入节节攀升。更让他们开心的是,生活居住的环境日益改善。以往,烧柴做饭,厨房里烟熏火燎灰尘弥漫,一年要烧几千斤柴;猪圈鸡圈内外粪污满地臭不可闻;规模性地搞点种植吧,先得拿出一大笔钱来买化肥农药……如今,得益于“三沼”综合利用,这些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何为“三沼”综合利用?将养殖产生的粪污归进沼气池,再用科学的设备和方法分离出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用于做饭洗澡,沼渣沼液用于作物施肥。这样既杜绝了畜禽粪便的直接排放,避免了资源浪费和对农村面源环境污染,又帮农民节约了购买化肥农药的支出,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得到了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沼气、沼渣和沼液的广泛综合利用,在梓潼农村,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农场,还是规模不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采用了“猪(鸡、鸭)—沼—果(蔬、粮)”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在大幅度提高了收入的同时,“生态”的概念也在广大农户脑中由虚到实、由浅变深,越来越多的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循环模式带来的好处。
现在,梓潼全县已有6万多个沼气池,受惠的农户达到80%以上,梓潼也因此成为全省首批21个沼气化县之一。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全县10多万亩森林免遭砍伐,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08%;30个乡镇土壤检测优良;40万亩农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6%以上;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4个;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自古就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美誉的梓潼,又探索出一条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本报记者杨檎)
既要理念新也要办法实
农业发展到今天,目光不能只盯着“增收”二字,而是要通盘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促使“三生共赢”,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
在梓潼,6万多口沼气池发挥了神奇作用。它一头连着养殖业,解决了畜禽粪便的出口,一头连着种植业,增加了有机肥的供应,“串”起了生态农业的产业链,中间环节还为农户提供了燃料、降低了环境污染。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是统筹谋划农民增收、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结果,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为什么梓潼县推广得这么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得沼气利用简便易行,效益明显,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既要理念新,还要办法实。梓潼的做法应给我们如此启示。(李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