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 越储越多越进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4  浏览次数:81093
内容摘要:10年来,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托市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粮价调控空间逐渐收窄,政策效应也在递减。因此,专家建议,要激发粮食市场活力,就需要重构粮食价格的市场机制
我国已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 越储越多越进口

  10年来,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托市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粮价调控空间逐渐收窄,政策效应也在递减。因此,专家建议,要激发粮食市场活力,就需要重构粮食价格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14年国家将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眼下秋粮收购正酣。保障农民增收,托市收购政策起到重要作用。但这项政策也引起一些争议。为保护农民利益与积极性而制定的“托底”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其在当下是否还能发挥设计之初的积极意义?

  退出影响粮食安全

  托市政策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能仅凭其政策效应递减就盲目倡导退出

  每到秋粮收购高峰期,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上市,都会重复阶段性和区域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市场价格弱势运行。在托市收购政策的刺激下,农民售粮积极性普遍高涨。吉林德惠市朱城子镇哈拉哈村家庭农场主周延武告诉记者,每年新粮上市,粮食价格都会下降。托市政策实施后,价格则会反弹。今年他种了4000多亩玉米,产量达到350多万斤,估计能卖300多万元。

  托市收购政策与我国粮食市场改革进程紧密相关。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后,粮价走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对主要粮油品种实行政策性收购,包括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此后,我国多次启动粮食托市收购。截至2012年,国家政策性粮油收购的品种覆盖所有储备品种。

  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由于我国种植还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粮食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大大抵消了国家价格支持政策带来的好处,农民种粮收益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主要粮食品种几乎没有利润,这无疑影响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大背景下,托市收购政策导致粮食加工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经营普遍困难。这也使得一部分人开始质疑,托市收购政策是否该退出历史舞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专家认为,倡导托市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是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过度解读。粮食不同于其他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保障粮食供应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稳定大局。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粮食库消比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7%至18%这一最低安全标准。充裕的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据统计,2005年至2012年,国有粮食企业以托市收购和临储收购形式收购农民余粮3.57亿吨,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开拍卖政策性粮食3.2亿吨,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和“米贱伤民”,又有效抵御住了国际粮食危机的传导性冲击。

  10年的实践证明,托市政策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仅凭其政策效应递减就否定其意义,盲目倡导退出。

  完善粮价市场机制

  专家认为,应着力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重构粮食价格市场机制

但随着托市收购价格的持续提高,我国粮食价格远远高于国际粮食价格,使我国成为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高地。国内外粮价倒挂,刺激粮食大量进口。我国粮食行业由此陷入粮食连年丰收,国家储备越来越多,粮食进口越来越多的“怪圈”。#p#副标题#e#

  统计显示,近3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持续攀升,3大主粮进口量快速增长,净进口常态化趋势已经形成。根据农业部市场司的资料,2013年1至11月,3大主粮净进口1192.1万吨。专家认为,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刚性需求迅猛增长带来的供不足需这个基本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外谷物价格差距。粮食加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宁愿选择国外优质廉价的粮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托市收购价格的逐渐提高,粮食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入市谨慎,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国有粮食收购主体逐渐成为粮食收购的中坚力量,导致国有粮库库存压力巨大。截至2012年末,中储粮系统仅有直属库点338个,有效仓容、罐容约5200万吨,而历年托市收购平均量为4500万吨,2009年高达9876万吨。过量的粮食库存导致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也导致粮食资源的浪费。

  针对储备与进口陷入两难的现象,又有人提出质疑,托市收购政策是否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元凶?

  让我们来看一看托市收购政策设计之初的理想状态——放开粮食市场,粮食收购主体可以敞开收购。即在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启动最低收购价。而正常情况下的粮食收购价格仍然取决于粮食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形成。

  应当承认的是,托市政策实行多年来,政策市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挤压了市场的调节空间。但这并不是政策实行的本义,只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偏离。对此,专家表示,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最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步应着力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重构粮食价格市场机制。

  试行目标价格补贴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不仅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而且有利于粮食行业摆脱困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保护。各发达国家都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如欧盟各国实行的“妥协价格”,美国实行的“抵贷价格”,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国粮食托市收购的核心也是保护农民利益。

  近两年来,托市收购政策扭曲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导致粮棉油价格出现只涨不跌的现象。托市收购政策改革势在必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认为,在粮食市场上,政策性收购只是一小部分,粮食交易还应以市场为主。在粮食收购中,应该改变目前的价格支持政策,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其实,早在2008年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提出,探索研究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这为托市收购政策调整指明了方向。

  所谓目标价格补贴,就是国家根据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每年年初公布粮食目标价格。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但是,目标价格补贴操作难度较大,一定要慎重推行,可以在一些区域先行试点。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今年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这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政府已经在着手调整托市政策。专家认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稻谷、小麦还将实行托市收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 越储越多越进口”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214/292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