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综合报道:2月13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北京发布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500万公顷,其中,中国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六。1996-2013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170万公顷(1公顷为15亩)增至1.75亿公顷,增幅超过100倍。
报告显示,2013年,27个国家的1800万农民种植了1.75亿公顷的生物技术作物,比2012年增长3%。不过,这一涨幅低于2012年,这一年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种植实现6%的空前增长率。
报告称,87%的转基因作物分布在美洲,亚洲和非洲分别为11%和2%。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前三大种植国,中国位列第六,种植面积比2012年增加20万公顷至420万公顷,仅为美国的1/15。中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还包括番木瓜和白杨等。
ISAAA是一家在全球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机构,致力于推广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来消除贫困和饥饿。ISAAA创始人兼荣誉主席CliveJames表示,上述数据主要来自各国政府部门的统计以及研究机构,不包括非法种植面积。数据的增长表明,转基因作物因提高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等好处,受到了许多农民的欢迎。
CliveJames称,目前,美国等转基因大面积种植国家的市场进入平台期,但甘蔗等新品种的引入仍将带动新增长。未来,亚洲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非洲可能成为黑马,但这仍取决于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来,多个国家在转基因商业化种植政策方面有突破。据介绍,孟加拉首次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Bt茄子(Brinjal);印度尼西亚批准并计划在2014年商业化种植耐旱甘蔗作食用;巴拿马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则解禁转基因玉米,向美国杜邦先锋良种公司的TC1507号转基因玉米发放了种植许可。虽然是否种植的最终决定权仍在各成员国,但CliveJames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将其视为重要政策信号,将极大开拓未来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国家的种植空间。
由于对转基因的多重争议,中国目前的转基因政策仍定调于鼓励并重金投入科研,但限制产业化。黄大昉透露,对于2008年启动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非常重视,目前已投入资金四五十亿元。不过,这种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长期脱节,矛盾已日益凸显。(财新网)
巴西开发具有强抗旱能力的转基因大豆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12日透露,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该品种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非常适宜巴西的气候特点。
据该公司科学家亚历山大·内波穆塞诺介绍说,研究目前已进入到“田间试验”阶段,正在对该转基因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具体比较,并观察其能否保持品种的稳定性。
内波穆塞诺介绍说,巴西南部为巴西大豆的主产区,但那里的气候会出现周期性干旱,影响产量的稳定。2011年到2012年,巴西南部发生了较严重的旱灾,造成全国大豆减产12.3%。
此外,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大大降低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成本。巴西目前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基本依赖进口。有农民抱怨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收益受到转基因大豆产权使用费的影响。例如,巴西大豆商从美国孟山都公司进口种子,如果巴西大豆商向孟山都公司已经注册了转基因大豆商标专利的国家出口大豆,必须向进口国出示已经支付产权使用费的证明。
巴西目前为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生产的大豆90%以上为转基因产品。该国法律规定,任何转基因品种的使用与交易,都须经过全国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的批准。(人民网)